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旨在减少灌溉用水
作者:畜产妙手•更新时间:10小时前•阅读2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总量的比例较大。因此,研究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对于节约水资源,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灌溉技术是通过优化灌溉方式,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灌溉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科学制定灌溉计划。
采用节水灌溉设备,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渗漏。
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地区 | 节水灌溉技术 | 节水效果 |
---|---|---|
辽宁省 | 滴灌技术 | 节水率提高30% |
江苏省 | 喷灌技术 | 节水率提高25% |
湖南省 | 渗灌技术 | 节水率提高20% |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节水效果。
完善节水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结论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我们可以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在辽源市的田野上,一场关于节水栽培水稻的实践正在悄然进行。这里的农业专家们,面对着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用水的新方案。
精准选种,筑牢节水基础在品种选择上,专家们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特点,选育出了一批耐旱、抗病、抗倒伏、高产的优良水稻品种。如铁粳5号、辽粳942、丹粳6号等,这些品种不仅保证了产量,更在节水方面表现突出。
针对中早熟品种,专家们采用了晚育晚插的技术。相比常规品种晚插10-15天,每亩可减少1次以上的灌溉用水,即节约120立方米的水资源。
旱育秧苗,增强耐旱能力在育秧方面,专家们通过旱育秧苗技术,增强苗床的抗旱能力。选择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地块,控制苗床的水分,提高水稻苗的抗旱性能。
合理密植,提高产量节水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