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大肠杆菌病是雏鸡常见细菌性疾病
定远县某鸡场商品代初生雏暴发了以卵黄吸收不良、脐带炎、腹部膨胀、排白色、绿色、泥土样稀粪、急性败血病等为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雏鸡的大肠杆菌病。
雏鸡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有多种症状:急性败血型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种鸡由于腹膜炎等引起卵巢或卵管的污染而引起蛋内的感染及卵壳的粪便污染引起蛋外的感染,导致虚弱雏鸡或初生雏鸡的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病鸡离群呆立,或挤堆,羽毛逆立,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呈水样性带有泡沫的黄白色或黄绿色下痢,肛门周围羽毛污染,因严重下痢而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每年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大肠杆菌病在肉用仔鸡生产过程中更是常见多发病之一。
临床表现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但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初生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
因大肠杆菌耐药性强,发生大肠杆菌病时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辅以对症治疗。
目前较敏感的药物有: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金霉素、氨卞青霉素、头孢类和磺胺类药物等。
此外需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
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如果在胚胎时期受到感染,雏鸡在出壳后常常会表现出大肚与脐炎的症状,俗称“大肚脐”。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3周龄以下雏鸡受感染后多为急性经过,其较特征性的剖检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及气囊炎。
大肠杆菌对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及抗生素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药物都敏感,但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选择治疗药物时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最敏感的药物用于治疗。
药物名称 | 作用 | 注意事项 |
---|---|---|
恩诺沙星 | 抗菌消炎 | 按每升水50mg的浓度混入饮水,连用3-5天 |
丁胺卡那霉素 | 抗菌消炎 | 按每千克体重20mg的剂量混入饲料,连用3-5天 |
新霉素 | 抗菌消炎 | 按每千克体重10mg的剂量混入饲料,连用3-5天 |
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病防重于治。预防需从种鸡开始,因种鸡场人工授精操作不慎时易引起的输卵管炎、生殖道炎症,可在人工授精前,对种鸡用恒丰强公司的大力士按0.2毫升/千克体重肌注,在母鸡产蛋后倒提蛋鸡,用大力士0.2毫升~0.3毫升滴于产蛋鸡肛门口,每月1次~2次,可预防产蛋鸡输卵管炎。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病史、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细菌学检查:病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工作。
在解决了雏鸡大肠杆菌病是雏鸡常见细菌性疾病,以败血症、气囊炎、肠炎为特征。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安心推进雏鸡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与未来展望。
以定远县某鸡场为例,该场在去年3月4日发现雏鸡大肠杆菌病的爆发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病鸡进行了隔离治疗,并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了对鸡舍的消毒,改善了饲养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减少了雏鸡的死亡。
因为我国养鸡业的不断发展,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大肠杆菌病的深入研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防控策略。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提高雏鸡的免疫力,降低雏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