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呼吸道疾病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鼻、眶下窦和气管上部的卡他性炎症。以下将从病原、症状、流行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这一疾病。
病原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两端钝圆,美蓝染色时为两极浓染。该菌主要侵害鸡的呼吸道系统。
症状鸡群感染后1~5天内开始出现症状,包括鼻青眼肿、痛苦流涕、面部肿胀、流鼻涕、甩头等。育成鸡感染后,轻则生长迟缓,重则淘汰率增加;产蛋鸡感染后,常引起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时机。
流行原因1. 疫苗接种问题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造成保护率不足;抗原含量不足,保护力不足;佐剂质量不过关,应激大,导致疫苗不吸收无法产生保护。
2. 管理不善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 污染严重带菌鸡、康复鸡是主要传染源,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鸡易感性增强。
防治措施3.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可使用抗菌药物或中草药方剂进行治疗,但需注意药物控制存在滞后性、副作用大等问题。
案例分享某大型养殖场曾发生鸡传染性鼻炎,导致产蛋率下降70%。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优化免疫程序和及时治疗,最终将产蛋率恢复至正常水平。
数据统计年份 | 发病率 | 死亡率 | 产蛋率下降幅度 |
---|---|---|---|
2004 | 48% | 20% | 75% |
2010 | 30% | 10% | 50% |
2018 | 20% | 5% | 30% |
某养殖场,由于鸡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导致鸡群感染了传染性鼻炎。病鸡表现为流鼻涕、面部肿胀、食欲下降等症状。经诊断,该养殖场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2. 严格消毒:对鸡舍、设备、饲料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3. 免疫接种:选用适合本地区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提高鸡群免疫力。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控,该养殖场的鸡群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鸡数量逐渐减少,生产性能逐渐恢复。这说明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五、未来展望传染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鸡病,对养鸡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应加强以下工作:
1. 深入研究传染性鼻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确保养殖环节符合防疫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