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移栽后大田化除,需注意避免药害
水稻大田化除,这不仅仅是一项省工省时的科技措施,更是保障水稻生长的重要环节。只是,若药剂选择不当或施药方法不科学,轻则影响除草效果,重则可能造成药害,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化除方法至关重要。
化除药剂的选择至关重要。要考虑水稻移栽时秧苗素质的强弱及栽插的深浅等因素。选择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准确选用药剂品种和施药方法。严格按操作程序用药,不要任意增减用药量。药量要准,杂草密度高的选用高剂量,拌药要匀,施药要均匀周到。
措施 | 说明 |
---|---|
移栽时的整地 | 确保平整,做到田面平整土块细小,便于化除。 |
用药时的水位 | 稻田保持浅水层,水层过深的应先排水保持浅水层。 |
用药后的水位 | 施药后的5-7天内必须保持水层,对漏水田要及时补足水。 |
栽插活棵后要根据技术要求及时用药。施药过早会影响秧苗成活及分蘖,施药推迟则影响除草效果。雨后及露水未干时不能施药。
药后要做好平水缺,防止大雨后淹没水稻心叶而引起药害。这一环节不容忽视,是确保水稻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化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稻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药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减轻药害影响。
水稻移栽后的大田化除工作,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细心和耐心。通过以上五个关键措施的落实,相信您能成功避免药害,确保水稻植株安全,迎来丰收的喜悦。
在湖北某地区,张大哥种植了100亩水稻。在移栽后,他选择了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除草剂进行化除。只是,由于对药剂特性了解不足,张大哥在使用时未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施用,导致部分水稻出现叶片黄化现象。经专家诊断,这是由于药剂过量引起的药害。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张大哥在次年选择了更适合当地水稻品种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操作,成功避免了药害的发生。
在江苏某县,李大姐的水稻田里杂草丛生,她急于除草,于是在水稻移栽后的第三天就进行了施药。只是,由于施药过早,导致部分水稻秧苗出现了生长迟缓的情况。经过分析,专家指出,过早施药会抑制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影响其成活和分蘖。李大姐在专家的指导下,调整了施药时间,并在水稻移栽后的7-10天进行施药,成功解决了问题。
案例四:水层管理是关键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水稻移栽后的化学除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药剂选择、施药时间、药后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化除技巧,才能确保除草效果,避免药害的发生,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