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鱼苗培育,关注鱼苗生长环境与繁殖技术
中华鲟苗种培育池可选择圆形玻璃缸或正方形水泥池,直径3~5m,深1.5m,池底坡为6%~8%,水泥池壁和底部贴瓷砖。水深0.6~0.9m,水温控制在20~29℃之间。
1. 水花暂养:3月15日水花运到后,在投放前先进行调温,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用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缸中浸泡10~15rain左右。
2. 水中定形时间:可达1~2h。
3. 饲料选择:饲料应具有以下特点:
颗粒大小适宜,前期直径为1.5mm,后期逐渐增大到3mm;
营养成分合理,蛋白质含量高,具浓鱼腥味。其中粗蛋白含量在38%~45%、粗脂肪6%、灰分10%、粗纤维1%,微量元素适中。
1. 性腺诱导:通过激素处理,诱导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四、案例分析时间 | 事件 | 成果 |
---|---|---|
2009-2012年 | 在淡水环境下连续实现23尾中华鲟子一代亲鱼性腺顺利发育成熟 | 成功催产了13尾亲鱼,获得了高质量精液8600ml,成熟卵子40余万粒,初孵鱼苗10.8万尾 |
2022年1月 | 湖北五座湖泊出现鱼儿泛滥,计划捕鱼1800万斤 | 成功实现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体系的全面成熟 |
中华鲟鱼苗培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通过选择合适的培育池、饲料,掌握繁殖技术,才能提高鱼苗成活率,实现中华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饲料的选择上,我们注重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38%至45%,粗脂肪6%,灰分10%,粗纤维1%,微量元素适中。此外,饲料需具备浓郁的鱼腥味,以吸引鱼苗摄食。颗粒大小适宜,前期直径为1.5mm,后期逐渐增大到3mm,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三、水花暂养与调温水中定形时间可达1至2小时,这是鱼苗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随后,我们进行驯食工作。初期以市售活水蚯蚓或浮游动物等活饵为主,每天投喂3次。因为鱼苗的生长,逐渐过渡到配合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五、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近年来,我们成功攻克了性腺诱导、营养调控、雌雄同步、催产掌控、鱼苗培育等难关,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体系的全面成熟。这一突破为中华鲟的繁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野外放流与种群恢复2022年1月,我们在湖北宜昌胭脂园举行了规模空前的中华鲟鱼苗放流活动,共放流23万尾子二代中华鲟鱼苗。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放流活动,为长江中华鲟种群的恢复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了一套完整的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为中华鲟的保护工作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与业界同仁携手,共同推动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