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调控水质
指标 | 参考值 |
---|---|
pH值 | 6.5-8.5 |
溶解氧 | 5mg/L以上 |
氨氮 | 0.2mg/L以下 |
亚硝酸盐 | 0.1mg/L以下 |
黑鱼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是关键。良好的水质环境有利于黑鱼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以下将详细介绍黑鱼养殖过程中如何有效调控水质。
养殖者应定期检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如pH值、硬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以便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2. 控制放养密度确定好池塘的面积,避免养殖密度过高。黑鱼属于肉食鱼类,密度过高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儿生长。
3. 种植水生植物在池塘中种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花生和水葫芦等,可以改善水质,为黑鱼提供栖息地。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对黑鱼苗水池进行消毒,并定期进行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案例分析东台市东台镇卞团村渔业科技示范户薛正祥,在东台市渔业指导站科技入户专家的指导下,利用50亩内塘水面采用黑鱼高效单养模式,经过一个周期的精心饲养管理,共收获黑鱼165820kg,亩平3316.4kg,产值298.476万元,纯效益达45.72万元,创造了亩平纯收入9144元的好效益。
一、冬季黑鱼养殖水质管理策略冬季气温降低,光照减弱,养鱼池塘中浮游植物减少,产氧能力变差,鱼类因停止摄食而体质相对较弱。为确保黑鱼冬季安全生长,以下水质管理技巧至关重要:
1. 冬季池塘消毒需彻底。若无鱼,则干池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若有鱼,则带水消毒,水深1米左右的池塘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若鱼类并塘越冬密度大,则每亩用生石灰20-3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或每平方米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
2. 保持池塘较深水位。南方地区水深宜在1.5-2米,最低不少于1.5米;北方地区水深宜在2-2.5米,最低不少于2米。每隔7-10天,加入5-10厘米深的新水。若发现鱼类有浮头现象,除换水和加注新水外,还应及时开启增氧机或施用化学增氧剂增氧。
3. 池塘施肥需依据水的透明度。若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水体肥瘦适中;若透明度超过45厘米,则表明水体过瘦。并塘的鱼池应追施无机肥。施用量要视水体透明度而定。空池在池塘消毒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150-200公斤作基肥。
1. 选择优质黑鱼苗种,保证苗种质量。
4. 加强日常管理,确保黑鱼健康生长。
1. 生态养殖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 水质监测技术不断进步,实时掌握水质状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