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植物油成本持续下降,但市场仍处于底部徘徊

上周,我国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在十年来的低点附近窄幅横盘。尽管中秋国庆双节前备货需求使得国内现货交易量有所放大,但库存压力仍然存在,外盘方向不明,市场总体处于观望状态。

植物油成本持续下降,但市场仍处于底部徘徊
指标 数据 单位
国际市场油籽供应 增加
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 偏紧格局有望逐步缓解
国内油脂库存 处于低位

国际市场上,油籽供应的增加以及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偏紧格局的逐步缓解,有望抑制国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方面,油脂库存虽处低位,但由于主要港口的货物积压,整体市场供应仍显得相对紧张。

CBOT大豆盘面跌幅超过了升贴水涨幅,尽管美国大豆被加征34%的关税,但大豆进口成本较节前有所下降。市场监管部门部署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预计国产油菜籽价格小幅回调,食用植物油价格持续上涨空间有限。国内市场方面,2021年我国冬油菜产量预计达到1450万吨,较上年增加2.8%。新季油菜籽的陆续上市,将在短期内增加市场供给量,从而导致国产油菜籽价格面临小幅调整。

从供需表推看,三季度甚至四季度油料供应充裕,油脂面临成本下降的压力。与海外植物油疲弱的走势相比,我国油脂期价走势表现偏强。近期,各期货投资机构纷纷加大在油脂市场的布局力度,以期在成本下降的过程中获取更多收益。

在植物油市场的底部震荡期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逢前低附近可轻仓多单,也可多豆油或菜油空棕榈油进行长线套利。现货方面,建议随用随购,避免过多库存积压。

不过,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南美豆油价格较低对我国市场的压制作用、进口大豆成本下降等。此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波动也可能对我国植物油市场产生影响。

总体而言,在成本支撑下,我国植物油市场向下空间有限,但仍处于底部震荡思维。面对未来的市场变化,业内人士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政策调整以及供求关系变化,以灵活应对市场风险。

当植物油成本持续下降,但市场仍处于底部徘徊。被彻底剖析后,轮到植物油成本降,市场底部探案多登场了。

植物油成本持续下降,但市场仍处于底部徘徊

国内豆油供需双增,我国植物油市场近年来供需缺口未再进一步扩大,直接进口量震荡继续缩减,最主要的变化则是从2013/2014年度起开始进入了去库存的过程,2017/2018年还将进一步延续。国内植物油库存消费比也处在进一步缩减之中。

因为涉港国安立法高票通过,中美紧张关系加剧,市场忧虑后期大豆进口,且人民币贬值令进口油脂油料成本增长。分析后势,利空因素有:一是南美豆油价格较低,对我国市场存在压制作用。二是9-10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下降,处于年内低位水平,原料成本对下游产品价格支撑作用减弱。三是8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78万吨,低于预期,预计9月份大豆进口量为650万吨,比8月份环比减少16%,虽然近两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处于年内低位水平,但目前港口库存仍有700多万吨,而10月下旬美豆将批量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几个月国内供给并不会出现问题。

上周,CBOT国内豆油现货价格窄幅波动,整体走势偏弱。下游厂商采购谨慎,市场购销活跃程度略差于前一周。油厂库存略增,但豆油价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市场看跌意愿不浓,豆油基差上升。

张智先表示,2022年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进口成本价格较高,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抑制了进口数量。郑文慧提到,国内植物油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CBOT豆类商品期价在基本面的压力下开始震荡回落;二是国内植物油市场本身处于传统的需求淡季,市场交易态度谨慎。原料成本环比下降,豆油继续震荡筑底。现货市场购销总体疲软,一方面春节过后国内豆油库存不断下滑,目前已降至70多万吨,较去年下半年最高时降幅近半,库存对价格形成的压制略有放松,有利于油厂挺价;另一方面,需求疲软,且南美大豆丰产上市外盘豆类商品走势疲弱。

汇率变化是影响原料成本的重要因素。2008年底时美元对人民币是7.28左右,而目前在6.26左右,同时近几年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持续贬值,仅今年1月初至今就已贬值26%。因此,在考虑到汇率对原料成本的影响后,未来原料成本的底部很可能比市场预期的还要低,原料成本大幅下降将是后期国内植物油价格向下的最主要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