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养殖八要点,关注养殖技术
作者:畜牧行家•更新时间:13小时前•阅读3
序号 | 要点 | 具体内容 |
---|---|---|
1 | 规模经营 | 饲养者一次引种宜在20组以上,形成年产1000只商品兔的生产规模。 |
2 | 良种选育 | 严格按照短、平、细、密的皮毛特征要求选育獭兔良种,重视分阶段选育的原则。 |
3 | 定期更换血缘 | 每隔2~3年,从外地引入不同血缘的种兔,加强系谱管理,防止品种退化。 |
4 | 提高繁殖成活率 | 关注母兔繁殖成活情况,适当增加繁殖次数,提高母兔使用效率。 |
5 | 加强饲料营养 | 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维持在15%~17%,添加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添加剂,提高獭兔毛皮质量。 |
6 | 做好防疫防病工作 | 坚持常规防疫与交替用药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性鼻炎、疥癣、脚皮炎等疾病的蔓延。 |
7 | 适龄取皮 | 獭兔饲养到5~6个月、体重达2.5公斤时为最佳取皮期,老龄獭兔宜选择在冬季取皮。 |
8 | 注意市场动向 | 关注獭兔皮及其制品的市场价格波动,把握生产旺季和销售旺季,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
春季对于獭兔的养殖管理十分重要,了解其发病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温暖的舍内氛围,将有效保障兔子的健康成长。池塘大黄鱼养殖的关键要点解析,银鱼养殖中亲鱼繁殖的关键技术。
獭兔是含有经济和保健价值的野生动物,其经济价值在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獭兔的健康和生长效益,獭兔养殖技术必须得到重视。本文将介绍獭兔养殖的技术要点。
在养殖獭兔时,要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饲料。例如,在夏秋季,由于环境适宜,青饲较多;而在春冬季则以干饲为主。同时,要关注品种环境,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公兔与母兔杂交,以提高抗逆性、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在养殖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公兔与母兔杂交,提高抗逆性、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环境控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通风和适宜的温度。
饲料搭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
防疫防病:做好防疫防病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通过以上八大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獭兔养殖的效益,保障獭兔健康成长。
一、规模经营之道 为了追求养殖效益的最大化,规模经营成为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次引种数量至少应在20组以上,这样能形成年产1000只商品兔的生产规模。规模经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便于统一管理,降低成本。 二、良种选育的艺术 良种选育是獭兔养殖的核心。优质的獭兔皮毛特征是短、平、细、密,色型以白色和“八点黑”为主。在选育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分阶段的原则,如体重达到2公斤以上时,特别注重皮毛质量,保留绒毛丰厚、毛面平顺的个体,淘汰劣质品种。 三、定期更换血缘,保持品种活力 二三年后,应从外地引入不同血缘的种兔,尤其是公兔,以防止品种退化。同时,加强系谱管理,确保獭兔品种的活力和适应力。 四、疾病防控,保障健康养殖 传染性鼻炎、疥癣、脚皮炎是影响獭兔养殖的常见疾病。我们要坚持常规防疫和交替用药,严格控制疾病蔓延。对无治疗价值的病兔,应果断淘汰。 五、适龄取皮,优化经济效益 獭兔饲养到5-6个月、体重达2.5公斤时为最佳取皮期。这一时期,獭兔皮毛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大化。 六、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商机 獭兔皮及其制品主要依赖外销,国际市场波动较大。因此,养殖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生产旺季和销售旺季,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七、饲料营养,提升皮毛质量 獭兔是皮毛动物,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应维持在15%-17%。添加适量的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添加剂,有助于提高獭兔的毛皮质量。颗粒饲料的使用,既保证了饲料的适口性,又确保了营养全面。 八、繁殖管理,提高成活率 獭兔繁殖是养殖效益的关键。一只基础母兔在一个生产年度内,繁殖成活20只以上仔兔的母兔为优秀母兔。适当增加繁殖次数,提高母兔的使用效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