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污染问题,需关注其来源、危害及检测方法
近年来,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研究备受关注。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菌等产毒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污染花生等油料作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极高的危害性。例如,2020年一项研究采用LC-MS同时检测了花生油中的AFB1、AFB2、AFG1和AFG2,检测限分别为0.05、0.1、0.5和0.1µg/kg。
一、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途径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直接来源是原料花生。花生遭受黄曲霉毒素浸染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花生收获前黄曲霉菌的主要感染源来自土壤。土壤中的黄曲霉菌可以直接侵染花生的花、果针和荚果。
此外,花生在储存、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例如,花生在储存过程中,若储存条件不当,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则容易滋生黄曲霉菌,从而导致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容易导致肝癌,还会降低免疫能力。黄曲霉素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它耐高温、不易清除。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尽量不要食用粗制花生油,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花生油。
检测方法 | 优点 | 缺点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 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操作简便、快速 | 灵敏度相对较低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灵敏度高、准确度高 | 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 |
3. 加强加工环节的卫生管理:在花生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操作环境,确保花生油的生产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消费者在购买花生油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关注产品的检测报告。同时,生产厂家也要加强原料筛选、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通过花生油中的黄曲霉素污染问题,需关注其来源、危害及检测方法。的例子,我们引入花生油黄曲霉污染:源头治理与检测技术。
针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去除,紫外照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紫外灯对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样品进行照射,可以降低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研究发现,照射2小时、4小时和10小时后,花生油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降低了20%、40%和60%。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花生油,确保产品质量。
储存花生油时,应选择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开封后的花生油应在3个月内食用完毕,避免长时间存放。
食用花生油时,应将油加热至微烟状态,以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毒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