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青椒双大棚高效栽培,需掌握关键技术
江苏省东台市,地处黄海之滨,江淮之间,是我国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之一。其中,“怡丰”牌青椒以其高品质享誉全国。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越冬青椒双大棚高效栽培技术,助力青椒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提高青椒产量的关键。目前,东台地区主栽品种有苏椒5号、洛椒特大301、中农3号等。播种前,需晒种1-2天,去除破籽、秕籽及杂质。播种时,每穴播种1-2粒,避免漏播。
二、双层大棚搭建与覆盖双层大棚采用南北走向,11月中旬搭建。内层大棚宽度4.5m,顶膜5m宽,裙膜1m宽;外层大棚宽度5m,顶膜宽6m,裙膜宽1m。内外大棚顶层农膜间距20-25cm、底边农膜间距15-20cm,大棚顶高1.6-1.8m,长度100-150m。每667平方米选用96%金都尔40-50ml对水40kg喷洒畦面,防除杂草,然后覆盖地膜。
三、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方面,门椒采收前不追肥不浇水。门椒采收后,根据长势,每采收1-2次,适当进行根外叶面追肥1次。开花结果盛期,在青椒行间每667平方米穴施45%硫酸钾复合肥20-25kg+尿素10kg。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及时引水抗旱;有条件的农户在青椒行间应用地膜下软管滴灌。
病虫害防治方面,重点抓好灰霉病、菌核病、褐斑病、蚜虫、烟粉虱、茶黄螨的防治。灰霉病、菌核病发病后易出现落花落果烂枝现象,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四、温度调控与采收温度调控方面,一般定植后5-6天,白天不通风或少通风,促进缓苗,保持白天棚内气温30℃左右;缓苗后,应及时通风散湿,前期上午棚内气温上升到25℃时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5℃时闭棚,白天棚内气温掌握在25-30℃,夜间不低于13℃。
青椒采收期为3-7月,一般青椒花谢后15-20天即可采收。双层大棚栽培青椒,门椒坐果期间正值隆冬,气温偏低,易形成僵果,应及早摘除。对椒上市期一般在3月上旬。
苗床管理方面,出苗前棚温保持28-32℃,70%幼苗顶出基质时揭开地膜,适当补水,确保齐苗、全苗。全苗后保持白天22-25℃,夜间18-20℃。苗床基质发白时适量补水,并注意喷洒75%百菌清600-8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苗期病虫害。
越冬青椒双大棚高效栽培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大棚搭建、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温度调控、采收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关键技术,有助于提高青椒产量与品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品种 | 特点 |
---|---|
苏椒5号 | 植株节间短,分枝性强,早期结果多,连续结果性强,果实膨大速度快,前期产量高 |
洛椒特大301 | 主茎8-10节时坐果,果实粗牛角形,微辣,连续坐果能力强,坐果集中,果实膨大速度快 |
中农3号 | 早熟,抗病性强,连续坐果力强,果实粗牛角形,微辣,果长20-26cm,果粗5.5-6cm,单果重150-250g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