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常见寄生虫性病害,如三代虫、指环虫等
作者:花田韵客•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7
病害名称 | 病原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 | 咸水小瓜虫 | 体表出现大量小白点,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白色薄膜,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表皮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腐烂,裂开,寄生鳃部时,破坏鳃片,引起烂鳃现象。 | 用硫酸铜浸洗30分钟,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ppm全箱泼洒或符合剂量减半泼洒连用2天,福尔马林200-250ppm浸洗5分钟,每吨水用不苦楝树枝45克煎汤全箱泼洒或将苦谏树枝扎成捆悬挂干网箱中。 |
大黄鱼车轮虫病 | 车轮虫 | 寄生体表车轮虫一般个体较大,常见的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等,寄生在鳃部的车轮虫个体较小,为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车轮虫等,严重感染车轮虫的鱼种,其身体极度消瘦,暗黑色,有时能见到白头白嘴症伏,有的鱼成群结队围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症状,全身或大部分变白。 | 用硫酸铜浸洗30分钟,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ppm全箱泼洒或符合剂量减半泼洒连用2天,福尔马林200-250ppm浸洗5分钟,每吨水用不苦楝树枝45克煎汤全箱泼洒或将苦谏树枝扎成捆悬挂干网箱中。 |
大黄鱼布娄克虫病 | 布娄克虫 | 病鱼鱼体消瘦,飘游水面不摄食,将鱼取出水面时,口、鳃盖常张开,虫休寄生鱼鳃,鳃片外观鲜红,虫体在鳃上爬动,使鳃组织受损、出血,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 | 用硫酸铜浸洗30分钟,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ppm全箱泼洒或符合剂量减半泼洒连用2天,福尔马林200-250ppm浸洗5分钟,每吨水用不苦楝树枝45克煎汤全箱泼洒或将苦谏树枝扎成捆悬挂干网箱中。 |
大黄鱼本尼登虫病 | 本尼登虫 | 成水小瓜虫主要寄生在海水鱼的鳃、皮肤、鳍等处,每年5月中旬至8月份沿海各海区均有流行,咸水小瓜虫适宜繁殖温度20-25℃,其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 | 用淡水+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用海水+200ppm福尔马林在增氧条件下浸浴20分钟,用海水+2ppm硫酸铜浸浴10-20分钟。 |
大黄鱼海盘虫病 | 海盘虫 | 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钻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 | 用淡水+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用海水+200ppm福尔马林在增氧条件下浸浴20分钟,用海水+2ppm硫酸铜浸浴10-20分钟。 |
大黄鱼常见寄生虫性病害,如三代虫、指环虫等,严重影响其生长和成活率。的内容结束,现在关注大黄鱼寄生虫病害防治策略研究。
一、大黄鱼车轮虫病的防治策略车轮虫是小型纤毛虫,常见于大黄鱼养殖水体中。它们以鳃部为攻击目标,严重时会导致鱼体消瘦,甚至死亡。
案例时间:2022年5月
地点:浙江省温岭市某大黄鱼养殖场
具体情况:该养殖场发现大黄鱼鳃部出现白色斑点,鱼体活动减弱。经检测,确认为车轮虫感染。
防治措施:1. 使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天;2. 每1000立方米水体使用0.5公斤的苦楝树枝煎煮后全池泼洒;3.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良好,避免车轮虫的繁殖。
防治效果:经过一周的防治,大黄鱼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活动恢复正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