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大黄鱼寄生虫性疾病,影响生长

大黄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其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虫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不仅影响大黄鱼的生长速度,严重时甚至导致大批死亡。因此,了解和掌握大黄鱼寄生虫性疾病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大黄鱼寄生虫性疾病,影响生长
大黄鱼常见寄生虫性疾病及防治
疾病名称 病原 症状 防治方法
刺激隐核虫病 刺激隐核虫 体表出现小白点,严重时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病鱼不摄食,呼吸困难。 降低放养密度,定期消毒,改善水质。淡水浸洗、福尔马林浸浴、杀虫灵浸洗等方法。
淀粉卵涡鞭虫病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 体表皮肤组织发炎、出血,甚至溃疡。病鱼烦躁不安,上下窜游,以身体摩擦网片。 降低海水比重,淡水浸洗,硫酸铜浸洗等方法。
瓣体虫病 瓣体虫 体表形成不规则白斑,寄生处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常浮于水面,呼吸困难。 降低放养密度,淡水浸洗,福尔马林浸浴,硫酸铜浸洗等方法。
贝尼登虫病 贝尼登虫 虫体寄生在鱼体表、鳍条及鳃上。患病初期病鱼体表有白点,继而扩大呈白斑状。 降低放养密度,勤换网衣,生石灰消毒,添加抗菌素等方法。

1. 优化养殖环境: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减少病原传播。

3. 定期消毒:使用高效消毒剂,如福尔马林、生石灰等,对养殖设施进行定期消毒。

4. 及时诊断和治疗:发现病鱼后,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案例分析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的象溪、龟鼻、赖山、渔潭、城澳等一带海区网箱培育的大黄鱼,自2000年9月份以来普遍流行寄生虫病。通过采取降低放养密度、定期消毒、改善水质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了养殖损失。

大黄鱼寄生虫性疾病,影响生长

在福建省宁德市某养殖场,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爆发,导致成鱼大量死亡。病因是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恶化,导致寄生虫迅速繁殖。

防控策略:改善水质,使用淡水浸洗病鱼,并定期进行硫酸铜溶液浸洗,预防病原繁殖。

大黄鱼寄生虫病的防控需要综合考虑养殖密度、水质管理、药物使用等因素。通过合理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生率,保障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