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豆腐飘香山寨,传承古法
雨露滋养,阳光照耀,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大豆种子孕育着生命的奇迹。荷锄归,雨露阳光农场的诚意之作,手工豆腐,以传统石磨的方式,诠释出豆腐最原始、最纯粹的味道。
1月22日,腊月二十五,都昌县苏山乡苏山村佑元湾自然村的妇女们,忙碌于石磨旁,用最原始的手推石磨制作豆腐。石磨豆腐飘香山寨,传承着古法,独具匠心。
前一天,泡好的豆子已经搁在石磨上,男主人曾祥志将磨盘清洗干净,端放在磨架上。夫妇俩一个往磨眼里添黄豆,一个握着手拐推磨盘。两扇磨盘叠合在一起,围绕着磨脐,上动下静,在老曾的手下,一圈一圈、一个又一个轮回中,乳白色的豆汁顺着磨盘,缓缓地流了出来。
夏日的一个大清早,记者来到广寒寨高仓村的曾家,拍摄石磨豆腐制作的全过程。有着久远生命力的豆腐,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代表食材之一。用最传统的耕作方式,让自然的甘甜传承下来。
近年来,因为机械化的普及,山寨外面的世界,早就基本上是用钢磨磨豆腐。但在广寒寨,至今仍保留着手推石磨磨豆腐的习俗。寨里人做豆腐,有两个前提:黄豆是寨里种的,水是寨里的山泉。从祖上开始,寨里人做豆腐从不删繁就简,从不以劣充好、偷工减料,更不会放什么添加剂,凭着这两样最简单的食材,4斤黄豆做成一箱豆腐,这样的规矩沿袭了上百年。
广寒寨手工石磨豆腐,因材质地道、味道纯正,渐渐走出了寨子,享誉萍城。在地处赣湘边界的萍乡市湘东区广寒寨乡,豆腐,既是粗粮细作的产物,也是百姓饭桌上的珍品。山寨里的人出一趟门不容易,来了客人,肉可以没有,但豆腐却是少不了的乡间美味。
黄豆磨成浆后,用夏布把里面的豆渣滤干,就可以倒入大铁锅中用柴火煮浆了。老曾的妻子用手沾了石膏水,蜻蜓般地点在豆浆中,豆浆便缓缓地开出了花,这就是豆花了。点石膏水是个“有手法”的关键活,点多了不行,点少了也不行,要恰到好处。然后在做豆腐的专用木箱里,铺上细纱布,把煮好的豆花倒进去,再用木板盖上,隔上三四个小时,揭了盖,水豆腐便成了块状的豆腐了。
在现代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古法石磨豆腐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古法石磨豆腐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技艺,许多地区开始重视石磨豆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一些豆腐制作师傅也积极投身于技艺的传承工作,通过开设培训班、编写教材等方式,将石磨豆腐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新一代。
通过匠心独运的传承与创新,石磨豆腐不仅能够保留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价值,还能够在新时代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乐趣。石磨豆腐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也展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在众多传统手工艺中,石磨豆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匠心独运的代表之一。
在邹城市张庄镇的湖光山色之间,隐藏着一种源自传统技艺的匠心美味——古法石磨豆腐。济宁新闻网讯我国是豆腐的...
石磨豆腐,岁月凝萃的豆香,石磨悠悠转动,黄豆与清水交融,细腻豆乳潺潺流淌,经小火慢煮、卤水点化,豆腐成型。从黄豆到豆腐,石磨豆腐承载着岁月沉淀,是餐桌上质朴的美味,亦是对传统坚守的见证。
项目 | 内容 |
---|---|
制作原料 | 东北黑土地大豆、山泉水 |
制作工艺 | 传统手推石磨磨浆、煮浆、点石膏、成型 |
口感特点 | 软嫩细腻,清香可口 |
文化价值 | 传承古法技艺,展现匠心精神 |
秉承对豆腐本真滋味的执着追求,雨露阳光农场旗下子品牌荷锄归,匠心独具地推出了手工豆腐。采用古法石磨,还原大豆最初的原汁原味,让每一块豆腐都承载着土地的滋养与时间的沉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