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鸭子育雏期温度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所谓预温,就是在鸭苗进入鸭舍之前,就预先调好里面的温度,并且维持一段时间。关于调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那就是鸭群的状态。这样可以对温度进行精准调整,确保雏鸭健康成长。

鸭子育雏期温度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Day Temperature
1st Day 33~35
Subsequent Days Decrease by 0.5~1°C per day

鸭房应预先预热,以防止雏鸭出生前出现温度不达标的情况。雏鸭第一天鸭舍的温度应控制在33℃~35℃,然后再调节0.5℃/d,可3~5天调节1次,每次2℃~3℃。严格调节室内温度平衡,始终保持室内前后相同的温度,如有必要,可开风机。

另外,由于雏鸭合群性强,即使育雏温度适宜,雏鸭休息时常常打堆而眠。若育雏温度偏低,打堆就更为严重,容易压死、伤雏鸭。因此必须经常观察雏鸭的情况,发现有打堆现象,立即要将其赶开,并适当分群及提高育雏室的温度,以减少雏鸭的死亡,提高成活率。

育雏期间为避免夜间温度突然变化,影响鸭的成活率,一定要经常不离人的观察保持温度。温度控制是育雏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育雏成败的关键。温度不降或降得太慢不利于羽毛的生长,降温速度太快也不行,小鸭不适应,生长减缓,死亡增加。

为更好地掌握温度情况,鸭舍内外要挂温度计,温度计的位置应在鸭背上方,有经验的饲养者常会根据鸭群的表现确定温度是否适宜。当温度适宜时,雏鸭分布均匀,活泼好动,羽毛光滑整齐,食欲旺盛,雏鸭展翅伸腿,夜间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在鸭舍内均匀散布;当温度低时,雏鸭表现行动迟缓,缩颈弓背,睡眠不安,向热源集中,互相挤压,眼半睁半闭,身体发抖,发出凄惨声;当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饮水量大增,食欲减少,伸脖张嘴喘气,呼吸加快,烦躁不安,身体羽毛如汗浸样。

都需要经过育雏这个阶段,只有把雏鸭给养好了,才能够在后续的养殖中事半功倍,因为它是整个养殖过程的基础所在。而养雏鸭,最关键的地方则在于控制温度,只要能够把温度管理到位,基本上你的培育就已经成功一半了。那关于雏鸭的温度控制,应该怎么做,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想知道的话,就请跟着小编一

早春育雏期的鸭群温度管理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其抗寒防热的能力较差,气候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疾病和死亡。育雏期间合适的室温如下:1日龄3日龄:蛋鸭,28~30;肉鸭,31~33。4日龄

温度控制是育雏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雏鸭各生理系统发育不健全,易产生体温调节能力差,既怕冷又怕热,因此,育雏室要求保温良好,环境安静,接雏前应提前对鸭舍进行预温,防止鸭雏到来前温度不达标情况的出现,夏季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接

育雏时应特别注意煤气中毒,特别是雏鸭刚进的一周内,由于温度需求较高,门窗封闭严,通风不良煤气中毒时有发生,煤气中毒是人会感觉头晕,严重的会四肢无力。雏鸭表现嗜睡,采食量和饮水量下降,预防雏鸭煤气中毒关键是鸭舍内的炉子安装烟筒,同时注意通风。

我们谈过了鸭子育雏期温度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再来谈谈育雏温度调控:关键在精准控制。

育雏初探:预温的重要性 温度把控:鸭群状态的晴雨表
鸭子育雏期温度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
观察与调整:雏鸭打堆现象的应对 夜间温度变化:育雏期的风险防范 温度计的妙用:直观监测鸭舍温度

当外界温度低时,尤其是阴雨天气,育雏舍内的温度要高一些;当外界温度高时,育雏舍的温度要低一些。雏鸭体质弱的温度要高一些,体质好的温度可适当低一些。饲养实践证明,育雏的头3天采用高温育雏,温度34℃~35℃,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减少雏鸭白痢的发生。1周后每周温度下降2℃~3℃,到第四周降到21℃~24℃。

育雏温度管理是鸭子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雏鸭的成活率和后续的生长发育。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精准的温度控制、持续的观察和及时调整是确保育雏成功的关键。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高效、智能的温度管理手段应用于鸭子育雏,为养殖业带来更多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