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人工繁育技术:探讨梭鱼繁殖方法与养殖技术
在鱼苗下塘前,鱼苗池必须用清塘药物彻底清塘。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7~10天注水50~60厘米,并施基肥培养天然饵料。每亩水面施畜禽粪3750~6000公斤,老塘少用,新塘施足。施基肥10天后,池中浮游生物初步繁殖,半个月左右达到高峰。
在秋季或初冬从海区捕获或从海水、咸淡水养殖的成鱼中,选择完好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雌鱼要求3龄、体重1.5公斤以上;雄鱼2龄、体重1公斤以上,亲鱼池面积不宜过大,以1500-2000平方米为宜,水深2米,有海、淡水水源,排灌方便,每亩亲鱼池放养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鱼种可实行专池培养,也可与鲤科鱼类或对虾混养。专池培养每亩放养夏花7000尾~10000尾,以施肥和投商品饵料相结合,日投饵量为池鱼总重的3%~5%。商品饵料可用豆饼、花生饼、玉米面、地瓜面、麸康或人工配合饵料,当年可育成12厘米规格的鱼种。
当鱼苗长到1.5~2.0厘米时,转入动、植物性饵料混合培养阶段,投喂豆饼、花生饼糊、豆渣以及玉米面、米糠等。因为鱼苗逐渐长大,育苗池要逐渐增加水量,每次注水15~20厘米,并可逐步向池中灌注新鲜淡水,降低池水盐度。经25~30天培育,鱼苗长成2.5~3厘米的夏花,即可完全适应在淡水中生活。夏花鱼种要及时拉网锻炼,分塘稀养,可转入鱼苗培育池。
三、梭鱼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梭鱼的繁殖季节,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
现将梭鱼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生态习性 | 人工繁殖技术 |
---|---|
梭鱼群主要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有沿江河进入淡水觅食的习性,且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及... | 人工授精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梭鱼繁殖方法。如何掌握人工授精的主要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成熟卵保持受精能力的最佳时间在水温16℃~20℃时;成熟卵的特征为卵球饱满透明,卵径1毫米左右,中央有一大油球,球径0.45毫米~0.5毫米,卵粒大小均匀,光泽圆润,富有弹性,呈... |
在盐度13‰以下时卵呈沉性、15‰以上呈浮性。孵化水温16℃~20℃,流水、静水均可,但以流水孵化率较高。胚胎发育快慢取决于水温高低。水温在16℃~20℃时,经46~52小时可完成胚胎发育。 | 人工授精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梭鱼繁殖方法。如何掌握人工授精的主要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成熟卵保持受精能力的最佳时间在水温16℃~20℃时;成熟卵的特征为卵球饱满透明,卵径1毫米左右,中央有一大油球,球径0.45毫米~0.5毫米,卵粒大小均匀,光泽圆润,富有弹性,呈... |
应根据梭鱼苗不同时期的食性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早期采用施肥和泼洒豆浆相结合的方法。每万尾鱼苗用豆浆20~25公斤左右,并根据水质情况,追肥3~4次,每亩追肥总量在100~150公斤。如池中饵料生物不够丰富时,可在育苗前10天加投卤虫幼体、轮虫、鸡蛋黄等。
目前大多采用鲤科鱼类的育苗技术,即在池塘中,通过施肥繁殖天然饵料,同时投喂商品饵料进行培育。
人工授精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梭鱼繁殖方法。如何掌握人工授精的主要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成熟卵保持受精能力的最佳时间在水温16℃~20℃时;成熟卵的特征为卵球饱满透明,卵径1毫米左右,中央有一大油球,球径0.45毫米~0.5毫米,卵粒大小均匀,光泽圆润,富有弹性,呈...
梭鱼苗出膜后4~5天开始平游,能主动摄食,就要适时将鱼苗放养于育苗池内,每亩放养8~12万尾。鱼苗下塘时孵化池与鱼苗池的水温差不得超过3℃;鱼苗放养时,池水盐度不能低于7‰;下塘时间应选择晴朗无风天,以下午3~4时为宜;鱼苗下塘要带水投放,并应在鱼苗下塘前1~2天进行“试水”,以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
梭鱼为我国常见的经济鱼类,能为养殖户养殖带来较高经济效益。其肉质鲜嫩,汤汁口感极佳,是百姓节日常见的水产品。
前面谈到了梭鱼人工繁育技术:探讨梭鱼繁殖方法与养殖技术。,后面将重点放在梭鱼养殖技术解析与应用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