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多宝鱼病害频发,影响产量与品质
序号 | 问题 | 分析 |
---|---|---|
1 | 病害频发 | 由于养殖环境、饲料、药物等因素,多宝鱼易受病害侵袭,影响产量与品质。 |
2 | 药物使用不当 | 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物,导致鱼体抗药性增强,药效下降。 |
3 | 养殖环境恶化 | 水环境恶化,溶氧、氨氮亚盐高等问题,影响多宝鱼健康生长。 |
每一种病害的发生都与养殖环境、病原数量和养殖生物自身免疫条件密切相关。养殖环境是病害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病原菌是病害发生的种子,而养殖生物体免疫力就是催化剂。当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病原数量不断累积和养殖生物体免疫力下降时,就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由于各养殖户的生产条件和养殖技术良莠不齐,在病害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对病症、病因诊断不正确或错误诊断,导致用药不对症和药物配伍错误,这样既达不到防治效果,又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多宝鱼在我国的养殖主要采用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在这种可控性比较强的养殖模式下,多宝鱼的病害本应该控制的比较好,但是现在的养殖现状却是病害全年发生,很多情况下的病害发生还无法有效地控制和治疗。
3.1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要正确、准确诊断病症、病因,对症用药。使用渔药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使用高效、速效、长效和毒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减少由药物引起的鱼应激性。
3.3 建立远程诊断系统目前,我所正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建立多宝鱼病害远程诊断系统,本系统的建立将会为病害的正确诊断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为病害的快速、及时诊断提供有力的保障。
多宝鱼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快、肉质鲜美、可摄食人工饲料、易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养殖对象。但在人工育苗和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大菱鲆易出现白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白化病’。
下面就多宝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及对策介绍如下。
1. 红体病:红体病是病毒性疾病,有虹彩病之称。防治措施:加强养殖管理,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原传播。
为了解决工厂化养殖多宝鱼病害频发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病害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养殖户的病害防治意识。
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渔药监管,规范渔药使用。
建立多宝鱼病害远程诊断系统,提高病害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多宝鱼病害挑战:探究养殖难题在多宝鱼养殖领域,病害问题一直如影随形。众多养殖户在病害发生时往往感到措手不及,病症诊断不准确、药物使用不当等问题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虽然可控性较强,但病害全年发生,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水环境的恶化、溶氧、氨氮亚盐高等问题,都影响着多宝鱼的健康生长,成为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过程中,应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观念。对养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采用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制成药饵投喂,改善养殖环境,防止外来病原带入养殖区。
优化养殖环境改善养殖用水理化指标,减少流水养殖向封闭式养殖方式转变中的机械振动,降低鱼体应激,从而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以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针对多宝鱼养殖病害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合理使用药物、建立远程诊断系统等手段,成功降低了病害发生率,提高了养殖效益。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多宝鱼养殖病害防治将呈现以下趋势:
精准诊断与治疗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多宝鱼病害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绿色防控推广使用生物源渔药、渔用生物制品等绿色防控手段,降低药物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面对多宝鱼养殖病害问题,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以实现多宝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