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我国银鱼产业发展迅速,但面临资源过度捕捞、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

扩大国内市场

我国银鱼产业发展迅速,但面临资源过度捕捞、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

银鱼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河南、云南等省及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象北京、东北地区还没有形成消费群体,要积极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同时,要在传统的冷冻银鱼及干品的基础上,开展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如休闲方便银鱼食品、保健品、美容化装品等,以提高银鱼产品附加值,把银鱼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

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

改善银鱼品质,减少产量的波动,需要在银鱼的移植、增殖技术及资源管理等环节形成技术体系并不断完善。如发展人工采卵及孵化技术,由单一的投卵到与投苗相结合。由粗放的移植技术到采用组合移植技术、回归式增殖移植、种质资源改善性移植等。

内容提要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因为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我国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面对入世后新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渔业既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本文紧密结合我国渔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了我国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渔业经济结构、渔业

加强银鱼资源保护

银鱼资源的保护,不仅指数量上的保护,如繁殖、生长、栖息等方面,而遗传资源的保存任务是保存物种、品系、种群遗传差异的最高水平。丰富的种质资源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战略上保护我国银鱼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受破坏,避免物种灭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库来实现。因为国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许多大中型湖泊取缔了拦网养鱼,使人为分割而破碎化的湖泊环境得以改善,湖泊鱼类自然种群得以逐步恢复,银鱼的自然种群会得以扩大。

表1:银鱼产量及产值变化

年份 产量 产值
2010 5.2 26.5
2015 6.8 33.2
2020 7.5 38.0

2013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银鱼产量有较大的波动。在流通加工环节,质量不断提高,除冰鲜银鱼、银鱼干等传统产品外,休闲食品也有零星问世。出口量保持稳定,国内销售市场正逐步有所扩大。

银鱼是很多市民喜爱的水产品,银鱼同时也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中国是银鱼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面对银鱼丰富的资源,我国的银鱼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遗传和生态等基础研究,缺乏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公众认知度不高。那么,中国银鱼怎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呢?

造成渔业资源的衰退。

捕捞生产方式不合理。我国渔业捕捞技术落后,普遍使用的捕捞渔具以拖网和张网居多,其兼捕幼鱼情况严重,对渔业资源特别是幼鱼危害程度高,损害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再生与长期发展。一些捕捞企业或渔民个人受利益的驱使,在禁渔期、禁渔区内违规捕捞屡禁不止,利用流刺网和笼捕对正在生长繁殖的幼鱼、幼蟹进行大量捕捞,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休渔所取得的成果。

大规模的开展银鱼资源的移植、增殖始于上世纪九十代中期。1995年,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银鱼移植增殖。经过几年的努力,产量达到预期2万吨的目标。2000年之后银鱼产量在3万~5万吨间波动。

银鱼基础研究不够

我国银鱼研究工作始终带有明显的经济导向性,与生产实践结合得紧密。对银鱼种群生态、遗传等基础研究则进行得较少,未能系统把握银鱼资源动态变化的规律。银鱼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低,产业竞争力缺乏。

本文 对湖银鱼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找出湖银鱼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巢湖银鱼产业发展现状

银鱼生长条件及分布区域

银鱼是一种淡水鱼,主要分布在东亚咸水和淡水中,银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蛋白质和有机物质,银鱼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等特点。银鱼对生活的水域环境要求较高,野生银鱼因为围湖造田、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迅速衰减,个别银鱼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我国是银鱼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我国银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水系及鄱阳湖、洞庭湖、湖和太湖等湖泊水域。

巢湖银鱼是著名的巢湖三宝之一,通体透明,全身洁白,是银鱼中的佳品。为了保护巢湖银鱼资源的可持续性,1983年起,巢湖银鱼进入人工养殖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巢湖银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

目前巢湖银鱼的产业链尚未完备,多以渔民自产自销和小工厂加工为主。周边渔民作为基层劳动者,多使用人工撒网的方式进行捕捞,不可控因素较多,资源利用和生产经营效率较低;此外,渔民对银鱼的处理仍旧停留在自发捕捞-企业收购的单一产业链上,销售方式以在集市售卖和水产市场批发为主,没有拓展相关特色产业,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销售方式较为单一,产品附加值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银鱼加工业发展滞后,相关衍生产品开发滞后

银鱼的生命周期只有一年,渔获群体的年龄为7月~10月龄。性成熟个体在初次生殖之后即全部死亡。银鱼科的鱼类以提高繁殖力为主要目标,产生大量的后代,以“量”取胜。在环境条件适合时,能很快扩大种群,形成“暴发”产量。但种群消长快,产量波动大。

要加强对银鱼资源的保护, 要实现产量的突破,可以设想,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银鱼产量达到8万~10万吨,在深加工和产品的多元化方面要有所突破,国内市场要进一步开拓并带动出口。然后要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带动应用技术的发展,增强发展的后劲。

2.提高健康养殖意识、革新传统生产模式、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已被广泛倡导。提高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水平,推进养殖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已经日益受到重视。

3.拓宽出口渠道

银鱼分会积极与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客商进行沟通,并与他们共同考察产地、加工厂、商品检验的各个环节,拓宽了销售渠道,使银鱼出口业务保持了稳中有增,去年订单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10%,出口额增加了5%,价格上升了5%~10%。全年出口量超过6000吨以上。

我国银鱼产业发展迅速,但面临资源过度捕捞、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内容结束,现在进入银鱼产业:资源挑战与技术创新并行。

我国银鱼产业发展迅速,但面临资源过度捕捞、养殖技术落后等问题
一、市场拓展:消费群体的多元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