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兑水充芝麻油,骗取孤寡老人钱财
近年来,因为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农产品和加工制品层出不穷。只是,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隐患。尤其是食用油行业,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犯罪嫌疑人 | 作案地点 | 诈骗对象 | 作案次数 | 诈骗金额 |
---|---|---|---|---|
田某某 |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兴和县、凉城县等地 | 农村70岁以上孤寡老人 | 30余起 | 3万余元 |
此类案件的发生,不仅揭示了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严重性,也暴露出部分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
二、假冒伪劣油品的危害假冒伪劣油品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中毒、癌症等疾病。此外,这类产品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使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
购买食用油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关注产品包装、生产日期等信息。
购买时,可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以便日后维权。
遇到价格异常低廉的油品时,要提高警惕,切勿贪图小便宜。
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了解市场动态。
此外,家中子女要抽出时间,多关心老人身心,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
面对假冒伪劣油品骗局,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油品的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案例一:昆明骗子租写字楼,以假油诱骗老人在昆明市,一群不法分子租用写字楼,打着关心老年人健康的幌子,推销假冒伪劣的食用油。他们以“鲁花食用油”为名,实则售卖的是质量低劣的假油。这些骗子利用老年人的信任,谎称是正宗的鲁花产品,诱骗老人购买。据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孟某某等人,通过这种手段,骗取了老年人的大量钱财。
在大同市白马城村,田某某从2014年11月开始,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兴和县、凉城县等地,用两塑料桶假芝麻油,冒充受害人儿子的朋友,以给受害人儿子买芝麻油为名实施诈骗。田某某将水灌满塑料桶,然后兑入酱油,顶部倒入少量芝麻油,制作成假油。诈骗对象全部是农村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田某某共作案30余起,诈骗金额3万余元。
在武昌一小区,超市以149元一桶的食用油,在小区做活动促销价只要118元,但要求居民刷卡购买,不接受现金。结果,十余名业主刷卡买油后没过几天,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初步统计损失十余万元。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在武昌区静安路城市公园小区,一名男子宣传免费领酱油,吸引十多位老人围观。男子称5月8日将有一家福利商城开业,本次活动即是前期宣传,现场凡是手中有100元纸币的老人,即可领取酱油一桶、盐一袋。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福利”都是骗局,目的是诱骗老人购买假冒伪劣的食用油。
案例六:专家教你如何防范农村集市芝麻油骗局专家提醒,芝麻油曾是很多家庭厨房的香气担当,但近年来,农村集市上的芝麻油骗局层出不穷。专家建议,在购买芝麻油时,要仔细辨别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两人将提前准备好的真菜籽油向被害人展示,在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再将大油桶中的假菜籽油卖给被害人,骗取财物共计17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