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白纹羽病是一种危害山楂的真菌性病害
山楂,作为我国传统的果树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只是,在山楂种植过程中,白纹羽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根部病害,严重威胁着山楂的生长和产量。本文将从山楂白纹羽病的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纹羽病的病原为真菌,主要侵染山楂的根部。感染后,病株根部会缠绕白色至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病菌的根状菌索,地面根茎处产生灰白色薄绒状物。叶片会变小、叶缘焦枯,小枝、大枝部分或全部枯死。
白纹羽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病根上残留有菌丝体、根瘤菌或硬核菌。条件适宜时,菌核或根状菌索长出营养菌丝,从根部表皮皮孔侵入。该病多在7~9月盛发,其发生与土壤湿度、酸碱度有关,尤以湿度影响最大、果园或苗圃低洼潮湿、排水不良时发病重。
1. 选用无病苗木建园时选栽无病苗木,如确定苗木带病,可用10%的硫酸铜溶液或20%的石灰水、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小时后再栽植。
2. 挖沟隔离在病株或病区外挖1米深的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 3. 加强栽培管理
措施 | 目的 |
---|---|
配方施肥 | 使氮、磷、钾比例适当,提高树体抗病力 |
合理修剪 | 防止大小年现象出现 |
加强其他病虫害防治 | 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病力 |
重病苗圃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5~6年再继续育苗。
选栽无病苗木:建园时选择无病苗木,确保种植源头安全。
挖沟隔离:在病株或病区外挖1米深的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蔓延。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合理修剪,防止大小年现象出现。
病树治疗:发现病树,挖至主根基部,扒开根部土壤,寻找病斑,锯除或砍除烂根,刮除病皮,用杀菌剂消毒。
四、案例分析以河北某山楂种植园为例,该园曾因白纹羽病导致大量山楂树死亡,产量锐减。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该园成功遏制了病害蔓延,树势逐渐恢复,产量稳步提升。
五、未来展望因为科技的进步和防治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山楂白纹羽病将得到有效控制,为山楂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