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大黄鱼池塘养殖技术,关注池塘水质、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

养殖大黄鱼,关键在于池塘水质、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

大黄鱼池塘养殖技术,关注池塘水质、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
一、养殖大黄鱼的池塘
指标 要求
水深 平均水深在3m以上,深一些更好
换水条件 每潮汛的15天里,要求有12天以上均可换水
池塘大小 以15亩左右为宜
清淤与消毒 放养鱼种前进行严格的清淤与消毒

池塘要求进排水便利,最好每天可换水,以保持水质稳定。同时,为了防止大黄鱼受惊时跳上池滩而搁浅死亡,应使用密网围拦池的浅滩及进出水闸门口。

放养密度与鱼种的规格、池塘的深浅及换水条件有关。例如,换水条件好的,深3m左右的池塘,亩约可入100g左右的鱼种450尾;50g左右的鱼种600尾。密度太大,会影响生长,太小了会影响鱼的摄食。

三、饲料与投喂

为防止饲料的溃散而影响水质与底质,冷冻鱼饲料解冻、清洗、沥干后,以切碎成肉块投喂为好。投喂量相应比网箱养成的要偏少些。池塘大黄鱼投喂应固定地点,并且最好固定在靠排水口的地方,以便把残饵排出池外。

四、观测与记录

每天要定时观测水温、比重、透明度、水位变化,以及鱼的集群摄食、病害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水质变差或发现鱼的异常情况,还要监测池水的氨氮、酸碱度、硫化物等。

五、病害防治

大黄鱼在池塘中发病时,施药较少困难,把好鱼种放养时的消毒关特别重要。消毒法同网箱养殖。此外,要定期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在福建沿海,大黄鱼是重要的养殖品种。为了确保大黄鱼的健康成长,池塘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在福建省宁德市的某大黄鱼养殖场,我们观察到,池塘水深保持在3米以上,有利于水体交换,保持水质稳定。养殖场采用定时换水的方式,确保每潮汛的15天内有12天能进行换水。为了防止水质恶化,场主在池塘放养前进行了严格的清淤与消毒工作。此外,为应对突发情况,养殖场还配备了相应功率的抽水设备。

大黄鱼池塘养殖技术,关注池塘水质、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

该养殖场在放养鱼种时,对鱼种进行了严格消毒,有效降低了病害发生的风险。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密切关注大黄鱼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鱼,立即隔离治疗。此外,养殖场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改善水质,为大黄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大黄鱼池塘养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确保大黄鱼的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