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
圣女果,因其高产量和优质口感,深受蔬菜种植户的喜爱。只是,在种植过程中,一种名为晚疫病的真菌性病害,正悄悄地威胁着圣女果的生长。
病害名称 | 危害部位 | 病害特征 |
---|---|---|
圣女果晚疫病 | 叶片、茎、果实 | 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全株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 |
晚疫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年份的露地栽培番茄上,近年来,因为棚室栽培的普及,晚疫病的发生趋势也在加重。
一、晚疫病的发病条件
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棚室番茄上越冬。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全株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
1. 栽培防病:预防为主,加强栽培防病。露地栽培尽量采用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将泥点溅到植株上的机会。进入雨季,先打1: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
2. 化学防治:在易发病季节,每日清晨到田间逐行查看,见到叶片有水浸状,立即打药。可选择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等轮换喷洒。
四、案例分析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内陆毗邻省会海口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圣女果产业。2012年种植圣女果近8000亩,产量在1.2万吨左右。只是,晚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圣女果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采取栽培防病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定安县的圣女果种植户成功控制了晚疫病的发生,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由圣女果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和果实。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圣女果晚疫病防治策略研究的方向。
一、定安县圣女果产业概况预防晚疫病的关键在于加强栽培管理。具体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排水等。在种植过程中,注意观察植株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并销毁。
2. 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喷药时,应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2016年,定安县某圣女果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遭遇晚疫病侵袭。通过采用上述防治措施,该农户成功控制了病情,避免了更大损失。具体做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用药防治等。
五、未来展望因为科技的发展,圣女果晚疫病的防治手段将不断优化。未来,有望通过生物防治、基因工程等方法,实现对该病的有效控制,为圣女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