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金针菇新法栽培技术,高效益

在传统金针菇栽培法中,我们往往面临着周期长、效益低等问题。只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正悄然改变这一现状,它不仅缩短了栽培周期,还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金针菇新法栽培的神秘面纱。

金针菇新法栽培技术,高效益
传统栽培 新法栽培
栽培周期 95天 约55天
生物转化率 100% 193%
经济效益 约80% 提升78%

新法栽培金针菇的效益分析

缩短了栽培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提高了生物转化率,降低了成本。

增加了产量,提升了经济效益。

以下为金针菇新法栽培的技术要点,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自制培料:取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5%、多菌灵0.55%,混合均匀后按照1:1.3的料水比加水拌匀。

填料消毒:将培养料装入广口瓶/袋中,填料时松紧适度,封紧口后,放入常温锅中消毒,100℃高温下蒸煮8-10小时。

适温栽培:菌丝长满后,接种于栽培瓶/袋内,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温度控制在22℃-26℃。

精心管理:菌丝长满后,及时搬入菇场,打开瓶/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当菌蕾形成后,进行再生管理,促使菇蕾密度增大,套袋或盖报纸,形成高浓度二氧化碳小气候。

前景展望

金针菇新法栽培技术以其高效益、革新种植模式的特点,必将在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相信金针菇新法栽培将为种植者带来更多收益,推动我国金针菇产业的蓬勃发展。

传统栽培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金针菇的栽培主要依赖传统方法,虽然每年可收获三茬,但生物转化率仅限于100%,生育期长达95天,且一年只能循环三个栽培周期。此外,第三茬金针菇的菇柄短而粗,易开伞,导致商品质量不佳,经济效益受限。

金针菇新法栽培技术,高效益
1. 自制培料

采用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25%、多菌灵0.55%等原料,按照1:1.3的料水比混合均匀,制备成培养料。

将培养料装入广口瓶或袋中,填料时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后期出现瓶或袋周身出菇现象。装填后封紧口,放入常温锅中,在100℃高温下蒸煮8-10小时进行消毒。

待培养料彻底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将菌种块移入栽培瓶或袋内,放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需控制在22℃-26℃,避免低温拉长培养期,影响产量和质量。

4. 精心管理

菌丝长满后,及时搬入菇场打开瓶或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菌蕾形成后,进行再生管理,促使菇蕾密度增大。套袋或盖报纸,形成高浓度二氧化碳小气候,有利于金针菇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