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旱地麦茬套作大豆育苗移栽,如何提高成活率
在广袤的山区旱地,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而麦茬套作大豆的育苗移栽技术,正是提高大豆产量和成活率的关键所在。
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示范验收结果,大豆采取育苗移栽技术与麦茬直播相比,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指标 | 麦茬直播 | 育苗移栽 |
---|---|---|
每公顷株数 | 6.75万 | 4.50万 |
单株有效分枝数 | 1.2个 | 5.3个 |
单株结角数 | 52.1个 | 121.2个 |
每角实粒数 | 1.7粒 | 2.3粒 |
百粒重 | 19.5克 | 20.3克 |
每公顷产量 | 1177.5公斤 | 3765.0公斤 |
1. 缓和季节矛盾,提高种植水平:山区旱地麦茬套作大豆播种时,正值“双抢”大忙季节,整地、播种及前期管理较为粗放。而育苗移栽技术则能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提高种植水平。
关键技术要点1. 备肥宜早,最好用优质农家肥掺适量肥土,于播种前一个月拌匀,充分堆沤腐熟,减少害虫与病菌数量。
2. 制钵与播种可同时进行,边制边播;也可在劳力充裕时提前制好,排于苗床覆盖地膜备用,播时再浇足水分。
3. 培育壮苗,一是可采用床面覆盖湿稻草等措施,随时保证苗床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二是播后用旧膜或打孔膜适当覆盖,严防虫、鼠、鸟危害;三是齐苗后一片真叶时,苗床喷施100mg/kg的多效唑,以利培育壮苗,促发分枝。
山区麦茬大豆移栽技术:创新之路,增产新篇章经过三年的试验和示范验收,采用育苗移栽技术的大豆与麦茬直播相比,每公顷株数从6.75万降低至4.50万,单株有效分枝数从1.2增至5.3个,单株结角数从52.1增至121.2个,百粒重也从19.5克增至20.3克,每公顷产量更是从1177.5公斤增至3765.0公斤,增产幅度高达219.7%。这一显著成效,为山区大豆种植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选用优良品种时,宜采用生育期稍长、丰产潜力更大的品种,同时保证品种耐水肥、分枝发达、长势旺盛、单株生产力高。种子精选也是重要环节,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确保在适当稀植条件下实现稳产、高产。
土壤管理:翻耕碎垡,蓄墒保水麦收后及时抢墒将地翻耕,疏松土壤,然后碎垡蓄墒。若气候干旱,可用灭茬代替翻耕,以防跑墒。地整平后,按预定株行距打穴,每穴施入优质农家肥与复合肥,每公顷用肥量控制在农家肥30至40吨,复合肥150至200千克。移栽大豆时,若墒情不足,边栽边浇定根水,确保一次全苗。
展望未来:山区大豆,潜力无限因为山区麦茬大豆育苗移栽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相信未来山区大豆产量将再创新高。这一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山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