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中国青稞播种面积超400万亩,揭示高原农业发展新趋势

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京在青稞产业发展讲坛发言时表示,要生产高度抗病和抗逆性超强的多元专用...

中国青稞播种面积超400万亩,揭示高原农业发展新趋势

张世满的另一个身份是青海互助青稞酒厂质量部的负责人,生产高品质的高原生态白酒一直是他的梦想。如今,他们在西藏、青海贵南、甘肃、四川等藏区拥有年产量超过90万吨的种植基地。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青海青稞产量约占中国藏区青稞总产的20%以上,是中国藏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的省份,青稞商品化率高达83%以上。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西藏青稞种植面积达187万亩,全国青稞播种面积超过400万亩。从海拔3200多米的青稞东部农业区到种植上限达3300米的青海海南、海北地区,从青海纬度较低的青海青南地区到日光城西藏拉萨,青稞成为高原种植历史最长,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

为加快青稞产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家投资实施商品粮基地县建设项目,青海大力实施“粮食自给工程”,改善了产粮地区品种结构。目前,国家在青海实施了游牧民定居青稞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基地等建设项目,青稞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2023年,西藏青稞播种面积达到222.87万亩,产量达到84.36万吨。青稞,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也被称为裸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

据了解,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畝以上,总产量接近20万噸。同时,青海每年建设优质青稞生产基地50万畝以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青稞...

青藏高原古老青稞产业之变:单一种植迈向大产业链 中新社西宁10月20日电题:古老青稞产业之变:单一种植迈向大产业链 中新社记者罗云鹏 从历史上“不加修饰”的农牧区餐桌主食,到时下精美藏式包装的“第三极”伴手礼,如今青藏高原上的青稞产业正从单一种植向大产业链延伸。 青稞是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耐寒能力强,是世界麦类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为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据史料记载,青稞在青藏高原种植历史已超过3000年

“只有品尝了青稞的醇香,你才会走进藏民众的生活,感受藏民族的饮食文化和游牧文化。”洛珠桑布说。

据青海省农牧厅粮油处副处长张元介绍,生育期短,耐寒性强使青稞成为青海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高原凡有种植业的地方就有青稞生长。

青稞,藏语称为“乃”,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用曲拉、酥油、青稞面等制成的糌粑,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牧民的主要食物。

“除母乳外,青稞是藏族民众最亲切的食物,牧民用青稞做糌粑、酿青稞酒、在寺院的法式和宗教仪轨中,青稞也占有重要地位。”玉树帮夏寺寺管会主任昂旺多杰说。

“青海省实施多年的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的加大,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张元说,但藏区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加快也使青稞种植面临挑战。

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繁体目前,全国青稞种植主要分布在五省藏区,种植面积约400万亩,而西藏青稞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300万亩,占全国青稞种植面积...

张元表示,近年来,青海农牧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牧区空心化加快,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之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谁来种植青稞的矛盾日渐凸显。此外,藏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青稞产品加工层次低、青稞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削弱。

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的青稞生产基地50万亩以上,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目前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青稞产量约占全国藏区青稞总产的20%以上。从事青稞生产加工企业16家,青稞加工量已占全省总产量的1/3,开发出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速食面等系列大众化食品、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

不仅要理解中国青稞播种面积超400万亩,揭示高原农业发展新趋势。,还要全面掌握高原农业新引擎,青稞播种领航未来。

高原之巅,青稞新篇章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青稞不仅是藏族人民的主食,更是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之源。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现代化,青稞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青稞播种面积超400万亩,揭示高原农业发展新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2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