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采摘后需迅速加工,以保持其新鲜和营养价值
茎尖受伤或断落直接影响芦笋的商品价值。试验表明,芦笋在高温环境停滞的时间越长,营养损失越多。因此,要把采收的芦笋放在阴凉处,保持田间芦笋温度不超过10℃,如果田间温度太高,应及时将采收的芦笋转运到冷库内。
规格 | 重量 |
---|---|
LL级 | 每支重25——33g |
L级 | 每支重16——20g |
M级 | 每支重12——15g |
S级 | 每支重12g以下 |
新鲜的芦笋非常容易腐烂,故采收之后设法置于6°C以下的条件进行冷藏,以免变坏,最好立即送到工厂加工。停采后,根内营养消耗很多,是一年中需肥量最多的时期,其间可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开沟施入、用土掩埋。因为芦笋苗的生长,逐渐将定植沟填平,芦笋苗深度一直保持距地面10-15厘米。
将分级后的芦笋平整地放于木板上,按预先确定的规格,切去多余部分,达到基部不留白色。切割时,断面一定要整齐、清洁,不能斜切、切碎,不带尾梢。保鲜绿芦笋的适宜长度一般为21——24cm,直径为1cm以上。
把芦笋切成长24——27cm的小段,并去除粘附在笋体上的泥土;然后,将笋头朝上放置于塑料筐内。经挑选,将直径为1cm以上,笋体呈翠绿色,不散头、不干瘪的芦笋及时送入加工车间。
芦笋适应性非常强,温度在-36℃~36℃之间的各个省区都可以种植,芦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但不同性质的土壤对根系发育的影响仍极大。而且芦笋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10~15年。
据了解,嫩绿的芦笋水分含量较高,很容易失水老化,给鲜销带来麻烦。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加工保鲜,并保证符合产品销售质量,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日益需求。那么,嫩绿的芦笋有应该如何加工保鲜呢?下面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吧!
一般鲜销芦笋嫩茎的初加工长度为24——27cm,采收长度则应为27——30cm。采收时间一般宜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后应剔除病笋、畸形笋、散头笋及不符合规格要求的细小笋。
装箱后的芦笋,要及时放入冷藏库内。由于芦笋冰点只有0.6℃,不耐低温,因此,冷藏库的温度一般控制在0——2℃为宜,为防止嫩茎失水,冷藏库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芦笋短距离运输可用一般货车;长距离运输的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运输,应采用冷藏车。运输时间为1天的,温度控制在0——5℃;运输时间在1——2天的,温度应控制在0——2℃,以保证芦笋的鲜度和品质。
用简易小天秤过称,每一小扎笋重为100g。LL级,每扎3——4支;L级,每扎5——6支;M级,每扎7——8支;S级,每扎9支以上。把过称后的芦笋,用橡皮筋在离基部2cm处捆住,再用国际通用的芦笋包装胶带把笋尖捆扎好,扎点应离笋尖1——2cm左右。把包扎好的芦笋放入包装箱中。
初加工后的芦笋,其表面往往还带有许多泥土和脏物,所以,必须进行严格的冲洗。即把塑料筐连同芦笋一起放入水槽中,注入10cm左右深的水,并用塑料管接头直接冲洗,将笋体上的泥土、脏物冲洗干净,再在干净的水槽中冲洗,至笋体清洁为止。
包装箱常用木箱和泡沫箱、纸箱。海运一般用木箱,空运的用泡沫箱外套纸箱。在盛放芦笋时,应在木箱四周垫上3mm厚的海绵,每箱重6——10kg,待笋放满后,再用海绵封面。装箱后,在箱体上印上等级、名称、重量等标识。整个加工过程应不超过12h。
挖断的芦笋,或者露头变色的笋芽,可以作为“级外笋”卖给加工成做芦笋段,也可以进当地市场销售,或者自己食用。这段时间,气温、地温上升,芦笋...
讲完了芦笋采摘后需迅速加工,以保持其新鲜和营养价值。,我们再聊聊芦笋保鲜加工,技术革新引领潮流。
采收与初加工:精细化管理,确保品质本案例来源于我国某知名芦笋加工企业,时间为2023年。该企业在芦笋保鲜加工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流程和冷链物流,实现了芦笋品质的全面提升。数据显示,该企业在实施技术革新后,芦笋的转化率提升了20%,市场占有率增长了15%,为芦笋保鲜加工行业树立了典范。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引领潮流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芦笋保鲜加工技术将迎来更多创新。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保鲜加工技术涌现,为芦笋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也期待芦笋保鲜加工行业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蔬菜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