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紫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因素

紫甘蓝,又称红甘蓝、紫叶卷心菜,是一种营养丰富、色彩鲜艳的蔬菜。在农业种植领域,紫甘蓝以其产量高、耐运输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土壤、水分、肥料等多方面,详细介绍紫甘蓝的高产栽培技术。

紫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因素
一、播种育苗

紫甘蓝一般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栽培。播种时采用撒播,每亩用种量50-100克。出苗后,子叶期温度控制在15-20℃,真叶期控制在18-22℃。定植前5-7天,逐渐接近外界温度。春紫甘蓝于3月末、4月初定植在露地。坐水栽植有利于提高地温,利于缓苗;秋播紫甘蓝定植时可先栽后灌水,以利于保墒。早熟品种株行距为50厘米×50厘米,每亩2500-2600株;中熟品种株行距50厘米×60厘米,每亩2200株。

二、紫甘蓝栽培的关键因素
因素 说明
土壤 紫甘蓝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以6.5-7.5为宜。
水分 紫甘蓝需水量较大,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
肥料 紫甘蓝对肥料需求较高,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施用氮、磷、钾肥。

1. 苗期管理:播种前苗床要灌透底水,分苗和定植时浇透水,以免伤根。尽量不浇水。

2. 莲座期管理:浇1-2次缓苗水后进入蹲苗期,此期间中耕2-4次。第一次中耕要深、全面,以利保墒、促根生长;莲座中期中耕要浅,并结合培土,以促使外短缩茎多生根,利于结球。蹲苗20天左右。到莲座末期开始结球时应大量灌水。

3. 结球期管理:这一时期叶球生长快,需水量大,一般地面见干就浇水,一直到采收。

1. 黑腐病: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当叶球达到相当紧实时即可收获。收获时切去根蒂,去掉外叶和损伤的叶片,使叶球干净不带泥土。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您对紫甘蓝的高产栽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这些技术要点,相信您的紫甘蓝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由紫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因素。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紫甘蓝高效种植攻略:土壤、水分、肥料全解析的方向。

紫甘蓝种植:从土壤准备到定植

紫甘蓝的种植, 要从土壤准备开始。选择适宜的土壤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紫甘蓝适合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无极县农民在种植紫甘蓝时,会选择葱蒜茬地块的阳土,并加入腐熟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紫甘蓝高产栽培技术,关注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因素
苗期管理:水分与肥料是关键

紫甘蓝吸肥能力强,因此整地作畦时要深翻土地,整平后作成1-1.2米宽的畦。每亩施入有机肥5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30-40千克,钾肥20-30千克。同时,要注意补充钙肥,以防止紫甘蓝出现干烧心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