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紫云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针对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问题

紫云英,别名红花草、翘摇等,是我国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在长江以南各省广泛栽培,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要想实现紫云英高产高效,关键在于土壤、水分、肥料等方面的精细管理。

紫云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针对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问题
紫云英的生长习性
生长习性 描述
生长速度 苗期株高增长缓慢,开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花期 紫云英的开花期一般为30~40天,主茎和基部第一对大分枝的花先开,以后按分枝出现的先后,依序开放。
种子萌发温度 适宜温度为15℃~25℃,发芽时需要吸收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气。

紫云英的根系发达,主根粗壮,侧根多,根上着生许多棒状或扇形的根瘤,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能力中等,耐干旱的能力较差。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和粘质壤土较为适宜。

选用良种:推广良种是夺取紫云英高产的关键一环,如余江大叶籽的平均产量比其它紫云英良种增产7.5t/公顷。

种子处理:紫云英播前需先经盐水选种、擦种,后用30-40%的人尿浸种10-12小时后捞起晾干,最后再拌根瘤菌。

适当早播:10月上、中旬播种的紫云英鲜草产量最高,此后播种的鲜草产量逐渐下降。

科学施肥:紫云英属豆科根瘤固氮作物,因此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施氮肥。

加强田间管理:开好“三沟”,防渍防旱;盖草防寒;防治病虫害;适时翻沤。

1. 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紫云英高产的关键。例如,余江大叶籽的平均产量比其它紫云英良种增产7.5t/公顷。

紫云英播前需先经盐水选种、擦种,后用30-40%的人尿浸种10-12小时后捞起晾干,最后再拌根瘤菌。

3. 适当早播

10月上、中旬播种的紫云英鲜草产量最高,此后播种的鲜草产量逐渐下降。

4. 科学施肥

紫云英属豆科根瘤固氮作物,因此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施氮肥。

5. 加强田间管理

开好“三沟”,防渍防旱。

盖草防寒。

防治病虫害。

适时翻沤。

以上内容仅为紫云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的概述,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

紫云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针对土壤、水分、肥料等关键问题
种子处理:促进根部早结瘤的关键技术

紫云英种子处理中,采用根瘤菌拌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不仅能促进根部早结瘤,还能一般增产鲜草10%以上,高者可达40%。

紫云英喜湿润,忌渍水。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后不渍水。播种进粘重土壤应适当晒田,以达到土软而烂的目的,以免陷种烂芽。

盖草防寒:保护紫云英免受冻害

晚稻收获后盖草,有利于紫云英增产。增施猪牛栏粪肥和草木灰对紫云英防寒抗冻也有一定效果。

紫云英的主要害虫有蚜虫、潜叶蝇、蓟马和秆柱蝇等,可用20%乐果1000-2000倍稀释液喷杀。苗期发现蚜虫或秆柱蝇,可灌水浸过叶顶3小时后排干,以浸死大量虫蝇。

适时翻沤:提高紫云英产量和肥效

紫云英的高产栽培不仅有利于粮食生产,还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