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防治鱼病,关键在于预防
由复殖吸虫引起的银鱼病很难治疗,主要靠预防。这些寄生虫有特定的生活史,以椎实螺、银鱼、鸥鸟为中间或终身宿主。只要切断其生活史,病原体就难以生存。方法是将稻草捆成把,插入水体下风处,每天早晨取出草把,把附在草上的椎实螺抖下来晒死,连续几天,基本上可以清除水体中的椎实螺,同时注意驱赶鸥鸟,可控制此病。
大水面养殖一般指在水库、湖泊、溪河及大型塘堰内养鱼,它具有面积大、水位深的特点,同时兼有蓄洪和灌溉功能。只是,大水面养殖也面临着鱼病防治的挑战,其中常用遍洒给药法施药,用量大、成本高,且药物流失快,鱼病难以控制和治疗。
大水面防治鱼病六招序号 | 防治措施 | 具体操作 |
---|---|---|
1 | 冬放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 大规格鱼种具有抗病性强的特点。一般要求青、草鱼为2龄鱼种,尾重在250克以上;鲤、团头鲂尾重50克以上;鲢、鳙尾重100克以上。 |
2 | 严格消毒鱼种 | 鱼种放人大水面前,集中在容器或较小的池塘中,用药浸洗消毒,杀灭体表的病原生物。 |
3 | 定期消毒食场 | 大水面养鱼中如需投饵的,应定期消毒食场,以减少病原生物的滋生。 |
4 | 及时捞出死鱼 | 死鱼应及时捞出,深埋,以防止病原生物的传播。 |
5 | 发现鱼病及时治疗 | 正确估算水体面积,合理用药。在发病季节或发现有鱼开始死亡时,立即对症用有效药物拌饵投喂。 |
6 | 注射疫苗 | 银鱼种放养前,将出血灭活疫苗稀释10倍后,每尾注射0.2毫升~0.5毫升,可保障14个月内不发生病毒性出血病,同时对草银鱼烂鳃、赤皮、肠炎等病亦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通过以上六招,可以有效预防大水面鱼病的发生,保障渔业生产的稳定。
在广袤的水域中,鱼儿们悠然游弋,只是,水面疾病如同潜行在暗处的威胁,时刻影响着鱼类的健康。为了守护这片水域的生命之舟,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水面鱼病防,六法保健康”的实战方案。
一、冬放健壮的大规格鱼种在冬季,水温较低,鱼类的鳞片紧密,活动能力减弱,这使得它们对病原生物的抵抗力相对增强。因此,选择健壮的大规格鱼种,如青、草鱼需达到2龄,尾重在250克以上,鲤、团头鲂尾重50克以上,鲢、鳙尾重100克以上,进行冬放,可以有效减少病原生物的侵害。
在银鱼种放养前,需将它们集中在容器或较小的池塘中,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包括:在水温15℃~20℃时,使用3%的食盐水浸洗银鱼体10分钟~15分钟,或者用8微升/升水的硫酸铜液浸洗20分钟~30分钟,以预防寄生虫性鳃病。同时,每立方米水使用0.13毫升~0.15毫升“灭虫灵”浸洗5分钟~10分钟,可有效防治中华鳋、锚头鳋、银鱼鲺和指环虫病。
在大水面养殖银鱼时,应在静水区设立几个固定的投食区,定时定位投饵,使银鱼形成每天准时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在投食前,对食场进行消毒,如使用“杀菌王”、漂白粉或生石灰泼洒,可以使银鱼在吃食时置身于药水中,杀灭体表病原体,从而减少用药量。
四、定期消毒食场在大水面养鱼过程中,如需投饵,应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这不仅可以减少病原生物的滋生,还能保护鱼类的健康。
一旦发现鱼病,应立即对症使用有效药物拌饵投喂。例如,使用“银鱼家乐-A”内服,可防治草银鱼肠炎、赤皮病等。
六、注射疫苗预防疾病在银鱼种放养前,可以注射出血灭活疫苗,稀释10倍后,每尾注射0.2毫升~0.5毫升,以保障14个月内不发生病毒性出血病,并对草银鱼烂鳃、赤皮、肠炎等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还可以注射细菌疫苗,预防相应的细菌性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