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鹿茸产量,需关注鹿茸生长周期、营养供给和养殖环境
养殖场的选址和建设,对提高鹿茸的产量是至关重要的。若想获得高产高质的鹿茸,合理的饲喂、保证营养平衡以及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则是关键。
因素 | 具体措施 | 预期效果 |
---|---|---|
生长周期 | 了解梅花鹿生茸过程,科学饲养 | 优化鹿茸生产 |
营养供给 | 使用腐植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 | 提高鹿茸产量 |
养殖环境 | 人工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 提升梅花鹿成活率和生长素质 |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提高鹿茸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以下将详细介绍梅花鹿生茸过程中的科学饲养方法。
科学加工:排血。将注射针头插入茸端,用打气筒针头注入空气,使茸内血液顺着血管从茬口处全部流出。消毒后,将鹿茸蘸煮,以排出茸中残留的淤血。接着,将鹿茸挂在烘房内烘烤,直至烘干。最后清洗消毒,晾干后即可出售。
使用添加剂:腐植酸钠。作为一种多元有机酸,腐植酸钠能促进机体的氧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使用腐植酸钠作为鹿饲料添加剂,能有效提高鹿的食欲和代谢旺盛,为鹿茸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
适时取茸。小公鹿头年取茸约在6月中旬。两年以上的鹿,需待茸长成二杠、顶端呈凹形而第三个分杈还未长出时割取。此时的鹿茸质量好,价值高。
3、改善养殖环境。养殖条件对鹿茸的生产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直接关系到梅花鹿的养殖成功与否。要想提高鹿茸的产量,那么我们 要提高梅花鹿的成活率以及梅花鹿的整体生长素质。而梅花鹿对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在养殖的时候可以人工给它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控光增茸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棚顶安上100瓦~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米~2.7米,照明度为500瓦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每天增加光照时间6个半小时~9个半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天~60天。这样,公鹿头茬茸产量可提高0.88%~13.8%。
要提高鹿茸产量,关键在于关注鹿茸的生长周期、营养供给和养殖环境。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措施,我们相信鹿茸产量将得到显著提升。
选址与建设:奠定高产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鹿茸产量,我们注重品种选育。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如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以及杂交繁育的东天杂交和花马杂交等,这些鹿种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比未经培育的鹿种可提高鹿茸产量30%至60%。
光照调控:促进茸生长在光照调控方面,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光照时间,以促进鹿茸的生长。通过在养殖场内设置简易塑料大棚,安装水银灯,每天增加光照时间,有效延长了茸的生长发育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鹿茸产量。
持续优化,共创辉煌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的养殖场实现了鹿茸产量的稳步提升。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养殖全流程,探索更多创新技术,为梅花鹿养殖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