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中,犊牛断奶是关键环节
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涌现出众多奶牛养殖企业。只是,在笔者实地调查中发现,奶牛养殖场技术人员在犊牛饲养管理,特别是断奶期饲养方法上存在明显不足。这种养殖方式虽使奶牛表面看似健壮,但断奶后犊牛腹围减小、进食量减少,难以满足高产要求。
最常见的原因是奶牛产犊时环境卫生条件差,乳房粪污较多,初乳收集、储存或饲喂环节受到污染。根据NAHMS报告,断奶前犊牛的呼吸系统平均发病率高达30%。此外,断奶方式的好坏直接决定犊牛长大后奶量高低与体型肥瘦。
断奶方式 | 体重 | 平均日增重 |
---|---|---|
60天断奶 | 160~165千克 | 670~700克 |
110天断奶 | 170千克 | 700~730克 |
犊牛是奶牛生产的第一步。由于这一阶段小母牛瘤胃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尽早吃到初乳、提高成活率、适时饲喂精料、推行早期断奶、培养健康犊牛是关键。
目前,各地研究单位和养殖场对犊牛采取早期断奶技术的方法思路大致类似,即对犊牛进行65天早期断奶、早期补饲两个环节的操作,最终完成犊牛的早期断奶。
以色列的牧场养殖者不仅关注产奶牛的饲料采食和营养供给,更关注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尤其是瘤胃的发育。因为犊牛培育是奶牛养殖业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及终生利用价值。
案例分析某养殖场通过应用犊牛早期断奶技术,成功降低了培育成本,提高了成年后产奶性能,促进了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体数据如下:
指标 | 实施前 | 实施后 |
---|---|---|
培育成本 | 100元/头 | 80元/头 |
产奶性能 | 5000千克/年 | 6000千克/年 |
经济效益 | 5000元/头 | 7000元/头 |
该案例来源于某养殖场2020年实施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的实际情况。
饲养管理技巧保持牛舍内通风,让犊牛多晒太阳,牛舍温度以10℃~24℃为宜。在犊牛出生后10~15天及时给犊牛去角,减少角质生长对营养的吸收,加快犊牛的生长发育。3月龄内将其饲养在犊牛栏内。冷舍户外饲养犊牛法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3月龄后转入群饲,加强运动,并做好犊牛刷拭工作。犊牛不可拴养,应进行围栏饲养,任其自由活动。
每头母牛所产初乳量为110~140千克,而出生犊牛3天内仅吃20~24千克,余下的制成发酵初乳保存。发酵初乳一般在25℃~30℃条件下自然发酵而成。犊牛料按1:1比例加水拌匀,再加等量干草或4~5倍青贮料后拌匀喂给,直至进食量保持在每日每头2千克。喂奶要定时、定温、定量和固定饲养员,即给犊牛喂奶时,温度要恒定,一般要求奶的温度应在35℃~38℃,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奶量不能忽多忽少,奶量要固定,也要尽量由专人饲喂,从而使犊牛消化正常。每次喂奶前要用热水将用具浸泡消毒,喂完奶后要用干毛巾把犊牛嘴边残留奶擦干净。在犊牛断奶过程中,为了预防犊牛下痢,可在补饲过程中加适当的抗生素,换料逐渐进行,其间干草供自由采食,饮水量应逐渐增加。
先理解了奶牛养殖中,犊牛断奶是关键环节,关系到犊牛健康成长。,再来看断奶技术革新,犊牛健康成长保障。
断奶方式对犊牛未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以某养殖场为例,采用早期断奶技术的犊牛,其6月龄体重平均达到160千克,平均日增重670克,远高于传统断奶方式的犊牛。这充分说明了断奶方式对犊牛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科学饲养,保障犊牛健康成长 未来展望,犊牛断奶技术将更加成熟因为科技的进步,犊牛断奶技术将越来越成熟。未来,有望通过更多创新技术,如益生菌、酶制剂等,进一步提高犊牛的断奶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