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四万多尾黑鲷鱼苗投放大亚湾,助力海洋生态修复
南都讯记者陈文才通讯员张建国近日,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区人民法院、渔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共同指导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携手各方力量,于宝安区大铲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增殖放流活动。
活动现场,4万多尾黑鲷鱼苗被有序投放至大亚湾。这些黑鲷鱼苗,长度约5厘米左右,均为本地培育,健康活泼。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旨在助力改善片区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向公众普及增殖放流及环境保护知识。
增殖放流,助力海洋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人工投放鱼苗,补充和恢复海洋生物资源,改善生物种群结构,维护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在东部海水水质较好的海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补充珠江口和深圳湾海区优质水产品种,从2014年开始至2019年,也在西部蛇口渔港对开的珠江口海域和深圳湾海域举行放流,为平衡修复深圳海洋渔业生态资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年份 | 放流数量 | 放流地点 |
---|---|---|
2014-2019 | 约600万尾 | 珠江口和深圳湾海域 |
2020 | 130万尾 | 东部海域 |
数据显示,从1987年开始,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逐年下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增殖放流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还得到了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爱心企业和热心市民的积极参与。
活动当天,志愿者还将“世界海洋日-我将改变”的环保誓言大声念出并贴在了背景幕上,通过使用环保购物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水壶、带走海滩垃圾、低碳出行等方式,改善海洋环境需要地球上每个人的努力。
据了解,蓝色海洋保护协会未来还将组织“海滩卫士”一系列活动,号召更多的市民和志愿者参与保护海洋的活动,共同为美丽的深圳海洋尽一份力。
生态修复新篇章:大亚湾的黑鲷鱼苗助力行动在大亚湾这片碧波荡漾的海域,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修复行动正在进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多家单位携手,共同推动了一场以黑鲷鱼苗增殖放流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活动。这是深圳市首次通过司法确认的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例,旨在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手段,恢复和改善大亚湾的水域生态环境。
增殖放流活动不仅是补充生物资源,更是对海洋生态的一种绿色救赎。自2014年以来,深圳市政府已在珠江口和深圳湾海域进行了多次增殖放流活动,为海洋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市级部门放流的130万尾黑鲷鱼苗和412万尾斑节对虾虾苗,已全部在东部海域完成投放。
公众参与:共同守护蓝色家园增殖放流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志愿者参与,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钟宏一家就是其中一员,他们积极参与增殖放流公益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海洋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这种公众参与的热情,正是推动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未来展望:持续修复,共创美好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