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龙眼丛枝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导致植株生长异常

龙眼,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果树,其品质与产量直接关系到果农的经济收入。只是,龙眼丛枝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威胁着龙眼产业的发展。本文将深入解析龙眼丛枝病,帮助果农了解其发病特点、症状及防治方法,以保障龙眼产量。

龙眼丛枝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导致植株生长异常
一、龙眼丛枝病的发病特点

龙眼丛枝病,又称龙眼鬼帚病、扫帚病等,是一种非病毒性害虫。种子和幼苗可以携带疾病,通过嫁接、接穗和幼苗传播。通常幼龄树比成年树容易发病,高压苗比实生苗发病率高。果园管理不良、荔枝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多、树势衰弱的植株,容易发病。

龙眼丛枝病会导致病株的嫩梢、叶片及花穗表现出明显症状。病梢上的幼叶狭小,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呈筒状;严重时全叶呈线状,烟褐色。成长叶片的叶面凹凸不平,叶缘常向叶背卷曲皱缩,叶尖向下弯曲。病花发育不正常,常早落,不能结实。

龙眼丛枝病是由龙眼丛枝病毒侵染所致。病毒粒体为线状,大小为12×1000毫微米;只存在于寄主筛管内,多数是许多粒体聚集在一起,少数是单独存在。

龙眼丛枝病主要通过嫁接传染,用2年生砧木嫁接病枝,约经7-8个月的潜育期就可发病。种子可能带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有病的苗木、接穗和种子的调运。福建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病毒组试验研究证明,龙眼鬼帚病自然传病介体昆虫是荔枝蜡象和龙眼角颊木虱。

1. 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树势健康,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 选择抗病品种,如信代本、东莹龙眼等。

4.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等。

六、案例分析

某果园在2019年发现龙眼丛枝病,经过调查发现,该果园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荔枝蝽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较多。针对该情况,果农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果园管理,清除病株,使用生物防治方法,释放天敌昆虫,同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经过一年的努力,该果园的龙眼产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品种 抗病性
红核仔 感病
牛仔 感病
大粒 感病
赤壳 感病
油潭本 感病
普明阉 感病
福眼 感病
蕉眼 感病
花壳 感病
气龙岭 感病
信代本 抗病或耐病
东莹龙眼 抗病或耐病

龙眼丛枝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导致植株生长异常,影响产量。讲得差不多了,现在聊聊龙眼丛枝病防治新策略探析。

龙眼丛枝病是龙眼种植中的一大病害,它的发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途径多样,包括嫁接、种子传播以及昆虫叮咬等;二是发病症状明显,病株的嫩梢、叶片及花穗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叶片卷曲、病枝枯萎等;三是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红核仔、牛仔等品种较为易感病,而信代本、东莹龙眼等则较为抗病。

龙眼丛枝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导致植株生长异常

针对龙眼丛枝病的防治,我们提出以下策略:一是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能力;二是采用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三是及时清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四是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病毒钝化剂等。

未来展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