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福建宁德质监查获4.5吨注水大黄鱼

近日,福建宁德质监部门在霞浦县松城街道俊星三角洲和沙头角查获了2起共4.5吨注水大黄鱼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安全问题,还凸显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监管的重要性。

福建宁德质监查获4.5吨注水大黄鱼

据了解,加工户通常对大黄鱼采用两种方式注水,即往腹腔灌水和用针头往鱼肉里注水。注水后的大黄鱼,可增重8%~20%,且鱼体显得更加鲜艳饱满。只是,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严重危害了宁德大黄鱼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标准值
肌肉注水 鱼体切断面呈淡褐色、密布小冰晶且返潮快,或内脏膜与肌肉肉质之间有一定形状的冰晶带 不得存在
腹腔注水 腹腔内存在明显的、非自然状态的透明冰柱、冰块或冰晶带 不得存在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冷冻鱼产品时,可通过以下方法辨别注水鱼:1. 观察鱼体表面是否光滑,有无水迹;2. 摸鱼体是否冰凉,有无粘手感觉;3. 切割鱼体,观察肌肉与内脏之间是否有冰晶存在。

此次查获的注水大黄鱼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漏洞。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国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等。此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监管也亟待加强,以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利益。

以下为部分案例:

2019年,福建省食药监局对全省范围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230起,罚款金额达950万元。

2020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对全省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抽检,共抽检农产品样品2.8万批次,合格率为99.5%。

2021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守护民生食品安全”专项行动,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32起,罚款金额达1800万元。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引导消费者科学选购食品。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监管,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

在福建宁德这片富饶的海域,大黄鱼作为当地的特色水产,一直以来都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近期一场关于“注水鱼”的严查行动,不仅守护了餐桌安全,更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注水鱼现象:隐蔽却严重
福建宁德质监查获4.5吨注水大黄鱼
严查行动:守护餐桌安全 行业危机:注水鱼危害深远

为应对注水鱼等食品安全问题,宁德市食安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大黄鱼养殖、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此次暗访检查采取不打招呼、直奔基层、随机选点的方式,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消费者信心:宁德大黄鱼的未来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对宁德大黄鱼的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只是,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和保障措施,宁德大黄鱼有望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每天约4000条贴有“宁德大黄鱼”标识的优质海产品在上海盒马鲜生上市,正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

福建宁德严查注水鱼事件,不仅是对食品安全的一次有力守护,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警示。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餐桌安全,让每一份美食都承载着健康和信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