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稔山镇范和村释迦果首次规模上市,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和“中国古村落”的稔平半岛古村,如今有了新的活力。这个拥有1万多人口、50多个姓氏村民的和睦之地,正以释迦果的首次规模上市,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稔山镇范和村释迦果首次规模上市,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范和村古称饭罗冈,亦有饭箩冈之称,相传以地形貌似饭箩而得名。后因当地“饭箩”与“范和”同音,在清代乾嘉时期,村名得以确立。如今,这里的村民正通过发展释迦果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释迦果产业的崛起

“据李志华介绍,他在2007年开始到稔山镇范和村经营现在的果园,投入数百万元种植荔枝、龙眼,并于2008年开始种植释迦果,但就在释迦果长得比较理想时,却遭遇到了强台风,经历了此次台风灾害后,执意要把释迦果种出...

惠东县水果办主任陈庆标介绍说,释迦果在当地属比较贵重的水果,此前在大岭镇等地试种过,但效果不佳,而这次释迦果实现了规模上市,这在全县尚属首次。

释迦果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近年来,湛江双双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湛江积极引种培育释迦果,打造规模化释迦果种植产业的同时,积极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不断探索多样化...

目前,释迦果种植渐成规模,成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大城市。释迦果一般常见病为炭疽、蓟马和蚜虫病等,成熟时则要防御果蝇。

李志华说,释迦果成熟时,会散发出很浓的甜香味,容易吸引果蝇,故果实长到一定阶段要上果套。记者在果园看到,许多待摘的释迦果套着白色的果套,果套有许许多多细孔,用于透气,使释迦果透着几分朦胧感,就像新娘穿着婚纱一样。

据了解,种植释迦果育苗最关键,耗时也比较长。据李志华介绍,培育一株释迦果苗一般需要3年时间。而他现在所种的释迦果一般从越南或秘鲁购进种子,种子出苗后就开始进行嫁接,待果苗长到一尺左右再进行一次嫁接。

果苗育成后,便可进行种植,释迦果一般喜黄泥沙土质,而尤以沿海有蚝壳的土质最佳。释迦果种下后,一般次年便可挂果,挂果期在秋冬季,两年后便进入盛果期。

范和村的古集市

据记载,范和在清朝咸丰年间形成颇具规模的集市,最早的贸易市场在三角街、老米街、新布巷一带,稔山、铁涌、吉隆等地的部分海产品在此销售。

范和村今天保存的围屋有4座,均规模宏大,分别是罗冈围、吉塘围、尚德围、长兴围,其中,罗冈围是范最具代表性的古围屋。

年份 事件
2012年 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2013年 被评为“中国古村落”
2007年 李志华开始在稔山镇范和村经营果园
2008年 开始种植释迦果
2022年 释迦果实现规模上市

对稔山镇范和村释迦果首次规模上市,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有了初步认识后,再研究一下范和村释迦果引领乡村振兴新潮。

稔山镇范和村释迦果首次规模上市,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南华村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通过壮大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重点发展释迦果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永丰果场,记者看到了一株株挂满释迦果的乔木。果场主人李志华介绍,这批释迦果可采摘至国庆节前后。

华南农业大学果树学家黄昌贤曾寄语李志华:“一定要把释迦果发扬光大。”李志华潜心研究释迦果种植,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强的释迦果品种。

李志华是东莞虎门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知青上山下乡,后做个体户和在当地一物资公司上班。1986年,他开始在虎门承包果园种植荔枝、龙眼等。在华南农业大学热带水果权威专家指导下,他尝试种植鲜为人知的释迦果,并成功培育出本土杂交品种释迦果。

这种形状像佛教中释迦牟尼头型、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原产于热带美洲,盛产于台湾。大规模引种释迦果,在邕宁区属于水果特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