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县蛏子梭子蟹高效立体混养,探索海洋养殖新模式
在广袤的海洋中,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正在悄然兴起,它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推动了海洋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玉环县蛏子梭子蟹的高效立体混养技术,它正成为探索海洋养殖新模式的重要篇章。
传统的海洋养殖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品种,而玉环县的养殖户们却另辟蹊径,将蛏子与梭子蟹这两种海洋生物进行立体混养。这种混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优势 | 详细说明 |
---|---|
提高空间利用率 | 在相同的空间内,可以同时养殖多种海洋生物,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 |
优化生态环境 | 不同物种的共生,有助于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减少病害的发生。 |
增加经济效益 | 混养模式下,不同品种的海洋生物可以相互促进生长,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
这种立体混养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了推广,还吸引了众多国际目光,成为玉环县海洋养殖的一张亮丽名片。
实践案例:老连的55亩咸水池老连是玉环县一位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去年,他承包了55亩咸水池,开始尝试立体混养蛏子和梭子蟹。通过畦上养蛏、沟中养梭子蟹的方式,老连的养殖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月下旬,梭子蟹开始上市,销售收入达9.53万元;春节前后,蛏子也陆续起捕,预计可收入5万元。两项合计,净收入约8万元。这样的成果,让老连对立体混养技术充满了信心。
高效立体混养技术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科学规划养殖池布局,合理划分养殖区域。
选择优质健康蟹苗,确保养殖品质。
合理投喂,保证养殖生物的营养需求。
加强病害防治,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广这一技术,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为我国海洋养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地制宜,创新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还实现了资源的互补。在畦上养殖的蛏子,可以吸收池底的有机物,净化水质;而沟中的梭子蟹,则可以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
经济效益显著,农民增收当地渔民邬福明算了一笔账:“梭子蟹收购价涨到每斤160元,去年和几个村民一起承包了6亩养殖塘,估计能卖个七八十万元,平均每人可以分到7万多元。”这样的收入,让农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技术创新,助力可持续发展玉环县的“蛏蟹混养”模式,并非简单的养殖方式的改变,而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科研团队也在跟踪研究这个问题,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