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期间,黑鱼易患寄生虫病
症状:寄生虫主要是掠夺鱼体营养并造成鱼体表损伤,病鱼体质消瘦,可见点状血斑,并躁动不安,游动无力。不同的寄生虫,导致的病灶差别明显,如斜管虫会造成鱼鳃丝粘液增多,附着较多杂质;小瓜虫则会引发鱼体呈现白点症状;孢子虫寄生在鱼的头部、鳍和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乳白色胞囊,据此可初步判断病情,建议应镜检进行正确诊断。
越冬期鱼塘寄生虫预防需要养殖户们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不同鱼种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鱼塘的健康和鱼类的安全越冬。越冬管理寄生虫的防控是重中之重,今天详细聊聊鱼塘是否需要杀虫以及正确防虫方法。
1. 根据养殖池塘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越冬期间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降低疾病感染和寄生虫病爆发的几率。由于冬季的池塘水温较低,外用杀虫药效果不明显,而且冬季一般是不建议杀虫的,但是预防和内服驱虫是必须要做的。
2. 做好水质调节及日常消毒工作:养殖期间,每隔20—30天用浓度为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以改善水质。
3. 为了防止寄生虫病暴发,可选用市场上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药物,例如鱼虫杀星、克虫王系列药物等,较彻底地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黑鱼是我国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它的特点是个头大生长快收益高,而且肉质鲜美,养分丰富,深受人们宠爱。但在养殖过程中,患病病害侵扰的现象越来越严峻。
疾病名称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出血病 | 最终出现大面积浅表性溃疡,并附着大量毛状物,似水霉,严重时可导致病鱼死亡。 | 定期改善塘底环境,每隔10天~15天左右抛洒氧化型底改剂,同时加强饲喂管理,可在饲料中拌喂营养和免疫调节剂。 |
固着类纤毛虫感染 | 多见于秋、冬季节,当水质出现波动时容易侵染鱼体,冬季回温期、暖和期相对常见。 | 加强水质管理,避免水质波动,定期使用杀虫剂进行预防。 |
在越冬期间,池塘水温较低,是黑鱼烂身、水霉等疾病暴发的流行期。据了解,目前黑鱼的主产区广东佛山顺德、南海等地养殖情况较好,但由于近期气温变化剧烈,如何防控黑鱼病害仍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经过对越冬期间,黑鱼易患寄生虫病,需加强预防。的讨论,现在轮到黑鱼越冬寄生虫防控策略解析。
无抗饲料原料 越冬期寄生虫病普遍存在,在众多治疗方案中,有的确实有效,但不能适用于所有寄生虫问题。因此,关键在于预防。
对于黑鱼孢子虫病,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倡健康养殖,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严禁引入带病鱼种,控制和预防黑鱼孢子虫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实施案例 以广东佛山顺德、南海等地黑鱼养殖为例,某养殖户在越冬期间,通过改善水质、使用无抗饲料、定期消毒等措施,成功控制了寄生虫病的发生,保证了黑鱼的健康越冬。
未来展望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黑鱼越冬期间的寄生虫防控将更加科学、有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黑鱼养殖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