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邵阳县小冬枣产业兴起,带动农民创业致富

湖南日报5月4日讯4月底,邵阳县郦家坪镇紫塘村移民王卫健,与从广州赶回来的儿子儿媳一道,给家里种的12亩冬枣进行采摘。

邵阳县小冬枣产业兴起,带动农民创业致富

其中,有机冬枣种植还成了当地的代表性产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徐州、浙江等地,带动了众多村民就业增收。

赵大凯介绍,合作社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启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产业拉动等措施,推进了冬枣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冬枣产业已成为河口区的首位主导产业。

年份 种植面积 产量 产值
2010 5000 1000 500
2015 10000 2000 1000
2020 20000 4000 2000

小冬枣大文章;人民日报;2000年 .5 康煌李小春记者陈赛;邵阳县成立首家冬枣专业合作社;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

种植冬枣23年的“枣把式”山东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西孙村枣农丁太平在记账本上这样记载:摘沾冬2号80斤,收入2150元。金秋十月的沾化区,到处是丰收忙碌的景象。经过35年的精心培育,小冬枣长成了富民大产业。

1984年,沾化在下洼镇秦口河流域发现56棵老冬枣树,当地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拥有“甜超荔枝脆超梨”口感的冬枣发展前景广阔,便积极引导枣农种植冬枣。

冬枣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群众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子。

小冬枣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富民大产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十一团十三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立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阿拉...

经过35年的精心培育,小冬枣长成了富民大产业。绝不能让沾化冬枣砸手里,沾化区积极实施冬枣产业二次创业,引导枣农实行标准化种植管理,推...

同时联系专业设计单位为5个服务村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凸显冬枣产业特色。同时,通过枣花节、农民丰收节、冬枣节等活动,宣传推介沾化冬枣,...

村里的冬枣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三次升级。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庄种植8000余亩枣树,慕名而来的客商越来越多。

邵阳县小冬枣带动大就业据了解,2008年,邵阳县因地制宜,与湖南玖一玉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在位于县城东部的郦家坪镇大力推广种植沾化冬枣,实施项目扶贫。

湘潭市特色林业助推绿色就业五年解决农民工就业10万余人湘潭县发展特色林业,实现产业强县,提升农民就业机会的现象在湘潭市其他林业示范基地已普遍存在。

4月14日,邵阳县郦家坪镇扶贫办主任、十峰冬枣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唐有科满脸喜悦:今年有近4000亩大投产,按去年的价格,平均每亩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这就是特色产业的“特色”之处。

郦家坪镇距县城44公里,耕地面积3.57万亩,属丘陵山区。2008年,该县移民局根据该镇适宜种枣、且有传统的实情,有意将种植枣树作为一项扶持项目,在全镇3000多移民中试种新品种。

经带领村干部与移民代表多次考察确定,在该镇移民区试种“玉泉一号冬枣”。同时,县移民局出资,请来公司技术人员进会场、下地头,适时开展阶段性技术培训。

2011年,该镇紫塘村“扶贫户”移民王卫健的12亩冬枣挂果,实现收入13万元。2012年,收获了40万元的丰厚回报。当年底,他脱掉了“扶贫户”这顶帽子。

1亩冬枣收入胜过在外打工一年。邵阳县东部郦家坪、诸甲亭等乡镇,是有名的干旱乡镇,山地多、平地少,很多人在山地栽种耐旱的枣树,形成了一定规模。

通过示范带动,冬枣种植队伍迅速扩大。到2014年冬,以该镇及临近的诸甲亭乡为中心的39个村、3868户农民、1万余人从事冬枣种植,总面积到达13000多亩,其中640户“扶贫户”栽种1490亩。

培育种植大户120户,该镇大桥村村民粟美珍以300亩位居大户之首。

邵阳县小冬枣产业兴起,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聊聊小冬枣产业:农民创业新引擎吧。

紫塘村的冬枣传奇

紫塘村,一个位于邵阳县郦家坪镇的偏远村庄,近年来却因冬枣产业而名声大噪。这里的冬枣,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不仅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邵阳县小冬枣产业兴起,带动农民创业致富
从种植到销售,冬枣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在种植方面,当地农民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种苗,接受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确保冬枣的品质。在销售方面,合作社与外地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冬枣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实现了农产品的“走出去”。此外,合作社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将冬枣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

郦家坪镇党委书记表示:“冬枣产业是紫塘村的支柱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冬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村民受益。”

未来展望:冬枣产业前景广阔

因为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冬枣产业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未来,紫塘村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冬枣的品质和产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品牌。

同时,紫塘村还将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让冬枣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从紫塘村的冬枣产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冬枣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冬枣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1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