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奶牛致富经,讲述养殖奶牛致富之道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在服务城市的同时,更为农牧民群众增收提供了强大动力。
2005年,我们投资85万元扩建场房,购买安装奶牛养殖场配套设施和机械设备,并投入使用。年底实现经济效益40多万元,真正走上了致富之路。
位于浮山县城公路沿线东北3公里处的诸葛行政村,有一座设施齐全、颇具规模的奶牛养殖场,这就是被浮山县天坛镇确定的龙头企业强民乳业有限公司。
黄牛品种的改良,奶源的丰富,带来的是农牧民实实在在的增收。白朗娟姗奶牛养殖合作社扣除饲养成本,每头奶牛可实现利润5000元以上。山南地区黄牛改良涉及55个县镇360个村43064户,黄牛改良人均收入达615元。
年份 | 黄牛改良数量 | 人均收入 |
---|---|---|
2015年 | 43064头 | 615元 |
2016年 | 48000头 | 680元 |
自治区先后召开了全区黄牛改良工作现场会,了我区黄牛改良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黄牛改良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同时,为了促进黄牛改良工作,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
养奶牛致富,我有九要。养牛八九年,我也因此走上了致富路。饲养奶牛投入大,风险也大,养牛户靠什么来赢得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呢?我的经验是一要饲养高产奶牛,购买质量好的奶牛是经营成功的关键,虽然引种费用高,但日后多产奶及生产优质犊牛带来的效益完全可以弥补。
养殖技术:关键因素发展奶牛产业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丰富着全区的‘奶瓶子’,鼓起群众的‘钱袋子’,而且转活了群众的脑瓜子,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不断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步伐,全市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累计达257个,其中万头牛场5个、千头牛场48个,奶牛养殖场户达274户,千头以上奶牛...
每天无论多忙多累,他都要找点时间看养牛方面的书籍,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奶牛的养殖技术,慢慢地掌握了奶牛疾病的治疗方法。恒伟牧场位于林...
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整合资金4270万元用于奶牛良种补贴;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86亿元,在27个县组织实施黄牛改良奶源基地建设,同时严格规范了黄牛改良冻精的采购管理工作,冻精供应单位必须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制定印发了《西藏自治区黄牛改良人工授精管理办法》。
2013年,我区 召开全区黄牛改良现场会,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牛改良工作,制订了《西藏黄牛改良工作实施方案》,计划投资57780万元,到2020年存栏优质改良母牛增加36万头,成年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2吨以上,奶产量年均增加1.25吨,年均增加产值6250万元。“十三五”末全区奶类产量达到42万吨,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39%。
与此同时,我区奶牛的养殖方式也在加快转变。小规模散户养殖正在向专业户发展,饲养奶牛的养殖户已达50户以上,奶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开始涌现。
奶牛养殖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养殖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张掖:念好养牛致富经,打造百亿级牛产业体系 “这1400平方米的大户型能圈养300头牛,乡镇做好了水电路基础建设,咱再按照自己的规划搞一些土建,设备、草料往进一拉就齐活,现在一个架子牛13000元,每月养殖成本近500元,养一年育肥到700公斤就能出栏,一头牛能赚好几千。牛粪运到堆粪场,要么发酵回田再利用...
近年来,我区不断创新畜牧业工作发展思路,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把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作为目标任务,强化领导,整合资源,突出壮大奶源基地建设,把发展奶牛养殖业作为推动全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
我区很多地区的农户一直以来都有养奶牛的传统,但由于本地奶牛品种差、产奶量低,一直无法形成规模经营,甚至连自家制作酥油茶的奶料都要从外省购买。面对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稳定提升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战略性决策,把黄牛改良作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力求实现以黄牛改良的大推进,促进农牧区畜牧业的大突破,带动全区畜牧业的大发展。
当清晨暖暖的阳光刚刚洒在拉萨河上,河畔的藏热村里,一组的村民达瓦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一直到中午,家里饲养的8头奶牛的挤奶工作忙得他连歇歇脚、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达瓦每天还是乐得合不拢嘴,因为家里的钱袋子就这样鼓起来了。累并快乐着是他的真实写照。
因为时间的推进和黄牛改良牛犊的出生,广大农牧民亲身感受到了杂交改良牛在各个方面明显优于当地黄牛。
既照顾了家庭,又有了经济收入,今年增收已超过1万元。真的感谢恒伟哥。” 谈到未来的计划,张恒伟说:“下一步,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利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奔小康,为周边群众和残疾朋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来源:人民网河
自治区农牧厅畜牧草原水产处负责人表示,我区奶牛产业发展目前仍受饲草不足、引进纯奶牛品种高原适应性差、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瓶颈因素制约,与内地还有相当差距。但是我区人均占有奶源量在全国排前列,群众的消费市场大,同时,我区农牧民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加工、贮存奶制品,不存在内地某些省市“倒奶杀牛”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有奶源。
虽然我区奶牛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但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辛劳和智慧中,一定会在今后得到长足的发展。
黄牛冻配改良是提高养牛生产水平最成熟、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提升奶牛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系统工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区开始对西藏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79年开始实验和推广应用“冻配”技术,“十五”以来,我区先后实施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补贴等扶持性政策和基础性项目,草业建设、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区成功推广应用了以“良种良法一起上,种草养畜相配套”的黄牛改良工作经验,完善了区县乡四级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扶持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的黄牛改良示范基地,为黄牛改良事业的加快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目前已投资1.2亿元,首批引进500头智利荷斯坦良种奶牛。念好“洋奶牛”致富经 朱本双;王震宇 在位于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店子街村的润泽农牧奶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给奶牛喂饲料。该项目属国家重点支持的放心奶工程,总投资4.5亿元,总占地面积780亩。目前已投资1.2亿元,首批引进500头智利荷斯坦良种奶牛。工程全部投产后,可直接或间接为当地群众提供20...
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奶牛产业,始终把加快奶牛产业发展作为农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切实加大黄牛改良工作的投资、人才培训、技术引进等工作力度,建立了优质奶牛良种繁育推广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黄牛改良取得了良好成效,对推进奶牛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探索、起步到长足发展,通过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工作,我区黄牛改良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奶牛单产水平显著提高,改良一代、二代、三代的母牛,年产奶分别达到1231公斤、1849公斤、2407公斤,分别是当地黄牛的3.5倍、5.3倍和6.9倍。同时,生鲜乳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区黄牛存档量为110万头,其中改良牛48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32.52万吨,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12.4%。
从念好奶牛致富经,讲述养殖奶牛致富之道。延伸出来,我们谈谈奶牛养殖:致富新路径。
强民乳业:从农村到市场的蜕变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