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发展长毛兔产业,以生态养殖为基础
世界家兔科学学会副会长秦应和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对黔西南州生态示范项目——普安长毛兔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长毛兔产业,作为生态经济的典型代表,其发展潜力巨大。
普安长毛兔产业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2019年8月10日,笔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普安县已发展长毛兔养殖户223户,长毛兔存栏6万多只,800到10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达10户。
年份 | 兔毛产量 | 产值 | 农户纯收入 |
---|---|---|---|
2014年 | 40 | 800 | 300 |
2019年 | 预计达10万只 | 预计达3.5亿元 | 预计达1.5亿元至2亿元 |
长毛兔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普安县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富集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革新体制、创新模式,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长毛兔产业,在中国“东兔西移”战略中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省扶贫办编制的《贵州省长毛兔产业化扶贫规划》明确了全省的长毛兔产业发展区域:以普安为中心,辐射兴义、安龙、兴仁、贞丰、晴隆、册亨、望谟、盘县和关岭9个县,共同打造贵州黔西南长毛兔产业带。
目前,普安县已初步形成按中、南、北地理位置培育中心种兔场和养殖示范户的格局。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19年,普安长毛兔养殖将突破100万只规模,养殖户达到2000户,年产兔毛1750吨,产值3.5亿元,纯利润1.5亿元至2亿元,成为全省长毛兔养殖样板县和全国“长毛兔之县”。
长毛兔养殖是宁波市镇海区对口帮扶普安时共同打造的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此前由于受自然气候影响和欠缺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同步小康步伐,普安县按照“强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长毛兔产业发展,以长毛兔产业作为精准扶贫有效载体,破解农户增收难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回顾完普安发展长毛兔产业,以生态养殖为基础,打造特色农业经济。,让我们继续探讨生态养殖长毛兔,特色农业新典范。
政策扶持:助力长毛兔产业腾飞 普安县委、县政府将长毛兔养殖产业作为继烤烟、茶叶、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业、芭蕉芋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后的又一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明确投入扶贫资金450万元扶持兔产业发展,其中300万元作为兔舍等设施建设经费,150万元作为种兔贷款贴息资金。
近年来,普安县通过引进外力、借力外脑,大力发展长毛兔产业。2014年,该县兔毛产量40吨,产值800万元,农户纯收入300万元,户均增收3.2万元,预计今年底兔存栏达10万只。未来,普安长毛兔产业将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