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葡萄串带动怀来县,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链
怀来,这片位于北纬40度、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齐名的土地,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成为了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的理想种植地。这里,小葡萄串不仅成为了一串串诱人的果实,更带出了一整条特色农业产业链。
怀来县,一个拥有悠久葡萄种植历史的地区,其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27万亩,品种150多个。葡萄酒生产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年创产值40多亿元。这背后,是怀来县对葡萄产业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定位。
年份 | 葡萄种植面积 | 葡萄酒生产企业 | 年创产值 |
---|---|---|---|
1999 | 10 | 10 | 5 |
2010 | 20 | 20 | 15 |
2020 | 27 | 35 | 40 |
怀来县以小葡萄串为纽带,构建了一整套产业链,涵盖了葡萄种植、采摘、酿酒和旅游观光等多个环节。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葡萄酒产业。1979年,中国第一瓶葡萄酒在怀来诞生,从此开启了怀来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
长城桑干酒庄,作为我国最早的葡萄酒庄之一,不仅见证了怀来葡萄酒产业的兴起,更成为了怀来葡萄酒产业的代表。酒庄古朴大气,拥有丰富的资料、图片和实物,是游客了解怀来葡萄酒文化的绝佳去处。
在怀来,葡萄产业链的延伸还体现在农民增收上。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怀来县实现了葡萄种植、加工、销售的全程覆盖,让农民从葡萄产业链中获益。
怀来县还积极推进葡萄全产业链建设,通过改良、开发土地,使分散的种植园集中连片。同时,每年列支1000多万元进行土地改良和开发,为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葡萄产业,怀来县还注重发展其他特色产业,如独李药菊种植基地、鲁桥食用菌种植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建立,不仅丰富了怀来的产业结构,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
怀来县的农业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特色与活力的道路。小葡萄串,正是这条道路上的一个个璀璨明珠,引领着怀来县特色农业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因为市场对葡萄需求不断扩大,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这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了保证产业的健康转型,怀来县规划建设了一批品种优良、栽培精细、管理规范的示范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提升了种植效益,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农户参与其中。
怀来的酒庄各具特色,从长城桑干酒庄的古朴大气,到瑞云酒庄的“自然、纯净、健康”理念,再到艾伦酒庄的“慢生活,在湖边”,每一个酒庄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
盘城街道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大力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形成选准一个产业、彰显一方特色、带动一方致富的农业格局。今年的盘城葡萄节以“品醉美葡萄 游多彩盘城”为主题,融合了文化、体育、美食、研学、露营等多元化体验,成为了一项亮点纷呈的活动。
怀来的葡萄种植户们正忙于育苗、抹芽、松土,他们的辛勤工作,将怀来打造成了全域特色旅游景点。通过土地流转,怀来建立了集约化、标准化的酿酒基地,实现了葡萄产业链的横向延展和纵向拓深。
怀来县葡萄酒局局长董继先表示,怀来下一步将调整和优化葡萄酒产品结构,提升高端葡萄酒精深加工能力,将怀来建设成具有较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国高档葡萄酒之都”。
长城桑干酒庄的展览讲解员介绍道,酒瓶由瓶塞组成,头顶的星光是酒杯,这象征着葡萄酒的历史和中国第一瓶葡萄酒的诞生。通过与中国农科院、中国葡萄学会的合作,怀来县每年开展100余次培训,确保技术及时应用。
艾伦酒庄董事长武永峰表示,酒庄卖的不仅仅是酒,更重要的是旅游、体验、文化和服务等。通过将旅游、文化和葡萄、葡萄酒融合,酒庄旅游成为了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