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猕猴桃助力农民拓宽致富路,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作为贵阳市修文县特色农业,修文猕猴桃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成为修文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2020年,修文县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可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要把修文打造成全国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种特色的猕猴桃产业大县。猕猴桃是许多地区农民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年份 | 种植面积 | 综合产值 |
---|---|---|
2020 | 20 | 100 |
抓产业,促带动,助发展,努力打造贵州精品农业果品,修文县致力于优质猕猴桃品牌发展,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引进深加工企业。目前,贵州三金圣果公司现已发展为修文县集猕猴桃种植、保鲜贮藏、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猕猴桃系列产品生产研发企业,将推出猕猴桃果酒、猕猴桃蜜炼茶、硒锌胶囊、硒锌强力冲剂、活性微生物饮料、益生菌饮料和益生菌口服液等高端产品,并在投入生产后上市。
修文猕猴桃,修长,遍布茸毛,果肉翠绿,口感酸甜,别具风味,辨识度很高。而打造的“7不够”猕猴桃品牌只做贵长一个品种,贵长的主产地只有修文县一个,基本等同于“7不够”=修文猕猴桃=贵长猕猴桃。错季上市,修文猕猴桃“贵长”属于晚熟品种,与其他品种打“时间差”。当八九月份,其他地区的猕猴桃纷纷上市,修文猕猴桃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修文县猕猴桃局局长黄亚欣表示,猕猴桃作为修文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已成为全省山地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了加快建设,修文县将继续加大投入,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修文县坚持“生态、立体、果畜一体循环发展”的理念,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发展模式,实现了山上有林、林下有果、林中有畜禽、粪污还林还土的生态、环保、循环发展。
修文种植猕猴桃有3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末,修文县开始引进10多个猕猴桃品种进行试种,到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把以前大面积闲置的荒坡、瘦土发展为猕猴桃园,将猕猴桃打造成修文县生态富民特色产业,还成为了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
30年前,修文县农民工马怀麟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引种猕猴桃,建立联户合作农场,找到了一条致富路子,猕猴桃从此在修文扎下了根。此后,每当猕猴桃收获期,正是修文农民的收益季。规模种植、发展农村电商、产供销一体等多种形式相集合,修文逐渐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家家种植猕猴桃,户户都有高收入。”黄林的成功经验,让平滩村村民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到猕猴桃种植行列中。平滩村的700多户村民,每年上万亩的猕猴桃带来5000多万元收入,村民因此走上致富路。
猕猴桃的规模化发展和规范化种植,在全面提高科技含量、规模效益的同时,积极扩大农产品的延伸产业链,修文县将建2000亩集科研、培育、冷藏、深加工、贸易、物流等为一体的猕猴桃工业园,切实解决猕猴桃“产、供、销”的问题。
修文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业产业从单一到多元,生产方式从简单粗放到科学精细,农产品销售也从线下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了科学、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可惜好景不长,2002年以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营销无力等原因导致“果贱伤农”,修文猕猴桃种植规模萎缩仅剩2万亩,产业发展跌入低谷。
国庆长假期间,修文县六桶镇坪山村村民在园区采摘猕猴桃。修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6.7万亩,居全国第三、贵州省第一,今年又迎来丰收季。9月下旬以来,一个个浑圆修长的“贵长”品种修文猕猴桃进入成熟期,凭借错季上市的“时间差”,加之“七分甜、三分酸”的口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喜爱。
有了产品,再谋市场。修文县积极利用电子商务为修文猕猴桃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开拓新思路。截止目前,贵州汇隆生态旅游观光园、修文茶山绿园猕猴桃种植园、贵州顶好果业有限公司等10家修文县的猕猴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订单,企业现场考察后进行线下签约销售的猕猴桃有40多万斤,总价值达300多万元。
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服务,多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多措并举,猕猴桃产业开始慢慢崛起:修文县预计在“十二五”期间种植猕猴桃面积达20万亩,“十三五”期间达30万亩,将建成中国最大的猕猴桃产业园。
有了30年的种植经验,修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贵长”猕猴桃。修文县注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区域布局明显、产品特色突出的黔中现代生态农业板块。从2010至今,获得5000多万元资金支持,修文县以谷堡、小箐为重点,十个乡镇全面发展猕猴桃。
早在2015年,修文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修文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修文猕猴桃产业发展,按照...
由于贫穷,平滩村的大多年轻男女选择外出务工,黄林也不例外。黄林曾在贵阳、海南等地务工,听说家乡的猕猴桃发展情况,萌发了创业想法。2008年,黄林返乡创业,不仅将父亲创办的猕猴桃果园承接了下来,还将部分村民的荒地流转发展猕猴桃。通过几年摸索,黄林掌握了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并在规模种植中取得了好效益。
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修文猕猴桃直播带货现场。从担心丰收果贱,到实现产销两旺,农户最终实现增收,得益于修文县线上线下齐发力,积极探索...
李纯志算了一笔账:种植猕猴桃,三年挂果,进入盛产期后最低亩产3000斤,按最低市场价算一亩也能挣将近一万元。“以后发展猕猴桃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再把农村电商发展起来,猕猴桃带来的价值还远远不止这些。”李纯志对猕猴桃的产业路充满了信心。
“政府措施硬,我们有信心。”去年,在外创业打拼多年的李纯志回到自己的家乡,将附近山头1000多亩土地承包下来种植猕猴桃。这些土地以前大部分种玉米,辛苦一年收入只有3000块左右,再除去人力物力,收入便所剩无几。
经过对修文猕猴桃助力农民拓宽致富路,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讨论,现在轮到修文猕猴桃:农民致富新引擎。
创新模式,生态循环发展猕猴桃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品牌打造,线上线下齐发力 未来展望,产业升级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