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将小石榴培育成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石榴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石榴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也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
近年来,在淮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烈山区正在以石榴产业为龙头,带动同类及相关产业集聚延伸。
群众尝到了发展石榴产业的甜头,种植石榴的积极性日渐高涨。目前已形成以塔山为中心,绵延50余公里的石榴种植基地生态群落。
协会目前共有石榴园2万余亩,仅宋继承一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就种植石榴300余亩,其中已挂果的30余亩。
通过连续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加上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榴园村变得越来越美了,游客和参观者也越来越多了,群众的日子也像这枝上的石榴越过越红火。
烈山区将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以榴园村为中心,向周边延伸,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选育优良品种,发展石榴深加工,完善配套设施,将石榴产业做精做大做强!
有了这个支柱产业,村民收入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人均年收入已突破了万元。
“这儿环境美,空气好,带孩子来摘石榴,特别惬意!”日前,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内,徐州市民张文辉高兴地对记者说。
烈山区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榴园村开始美好乡村建设,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结合村庄依山的特点,因地制宜。
近年来,烈山镇以“塔山石榴”为棋子,把石榴的发展列入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扶持成立了烈山区果蔬产业协会、烈山区石榴协会、塔仙石榴专业合作联社等专业组织。
为做大做强石榴产业,烈山镇实施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注册了“塔仙”牌商标。
榴园村石榴种植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在塔山石榴园内,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千余亩。
以前的石榴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生活的改善——石榴销售难、价格低。而这一切因为石榴文化旅游节的连续举办,情况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来榴园的游人多了,石榴不愁卖了,价格提高了,收入更是一年高过一年。以前他家的最好的石榴,最高也卖不过3元钱1斤。而现在石榴好点的能卖到8元1斤,仅石榴旅游文化节期间,游人自己到园里采摘的能占销售量的20%以上。
另外,采摘下来被游客在路边直接买走的占销售量的15%,外地客商前来采购的占30%左右,其余的全部放入恒温贮藏保鲜库,等到元旦春节时再上市卖个大价钱!
塔山石榴协会会长宋继承一边忙着指导游客挑选采摘,一边还不停地接听外地客商的电话。
从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到如今全省美好乡村的典范,榴园村依靠小石榴做成大产业,把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吸引八方游客的四季榴园。
近年来,我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依山拥湖的精致之城、绿色之城。
依托石榴资源优势,依托石榴基地特色,依托石榴文化品牌,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石榴文化旅游节,建成了中国石榴博物馆、游客接待中心。
通过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壮大石榴产业,烈山区被评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
其中,“塔仙”牌软籽石榴荣获2007年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获“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过去“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石榴畅销京、沪、苏、豫、鲁等十多个省市,而且销售价格也比过去翻了几番。
年份 | 石榴产量 | 销售收入 |
---|---|---|
2016 | 5000 | 2000 |
2017 | 6000 | 2500 |
2018 | 7000 | 3000 |
2019 | 8000 | 3500 |
2020 | 9000 | 4000 |
淮北地区将小石榴培育成支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容结束,现在进入淮北石榴:乡村振兴新引擎。
石榴,这个承载着丰收喜悦的果实,正成为淮北市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的巧妙融合,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一、千年石榴,焕发新生
二、产业升级,品牌崛起
三、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在石榴产业的带动下,榴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不仅收入增加,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打造了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四、展望未来,再创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