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成功培育出车厘子新品种,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张才喜,这位来自农业科研一线的资深专家,致力于推动车厘子新品种的培育,近年来在洱源成功开展了两种车厘子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张才喜为南方地区车厘子种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地区 | 车厘子种植面积 | 产量 |
---|---|---|
云南洱源 | 2000亩 | 400吨 |
山东 | 12000亩 | 2400吨 |
2014年4月,张才喜作为教育部滇西扶贫干部,来到了云南西部边境山区,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挂职生涯。在洱源县、大理州政府担任副县长和副秘书长期间,张才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关注当地农业发展。
洱源地处云南西部地区,海拔高、山地多、光照强,气候和地理条件十分适宜栽种车厘子。截止2011年12月,全县共发展种植云南红梨11600亩,其中已投产见效的云南红梨面积约为4300亩。2011年云南红梨A级绿色食品鲜果产量为3100吨、产值约3100万元。
据了解,车厘子是一种温带落叶性乔木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只是,由于该树种生态适应性差,引种成功者极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才喜带领团队从山东引进了16个美国车厘子品种,并在三营镇种植了20亩车厘子。通过播种杂交形式培育出适生苗,再利用这些适生苗苗芽进行高枝嫁接,在众多品种中淘汰劣质品种、选择优良品种,经过反复试验试种,自主成功培育出极适宜南方地区,优质丰产的车厘子优良新品种“珍玫”。
“珍玫”品种便于管理,抗病性强,挂果早,极其丰产,还有耐贮运及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基本解决了车厘子保鲜运输困难等问题。该品种经过大理州农科院专家审核认定为优良品种,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富民赤鹫镇是昆明车厘子主产区之一,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特色林果种植。当地从欧美引进早熟、中熟、晚熟等32个新品种进行研发,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在张才喜的努力下,洱源县车厘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前景广阔。
针对当地许多年轻人去城里打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年人,对于引进新品种和技术的认识相对滞后的情况,张才喜深感农业专业技术支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了鼓励农户、帮助他们筛选优良品种,张才喜拿出当时教育部奖励挂职干部的专项资金,买了新品种苗木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户。他还引进其他一些新品种,在云南开展种植试种,为当地车厘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的小伙杨从珍开起了淘宝店销售本地特产。但因为当时不懂生鲜线上运营,三个月后决定暂时关闭小店,转型产品研发。在张才喜的指导下,杨从珍成功研发出“洱源车厘子”品牌,并在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张才喜认为,进口车厘子春节前后上市,山东种植的国产车厘子则在6月上市,气候决定滇产车厘子在五一节前后上市,刚好填补市场空白期。在这些成功的基础上,他还认为,肯定能达到产量上升的趋势。
果园负责人介绍:目前,富民赤鹫镇虽然只有200亩标准化露天车厘子种植园开园采摘,但将来种植面积会扩大至5000亩。算起来,车厘子给果农带来的收益,比樱桃可要高多了。
车厘子的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看好,带动了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带动农民增收更有后劲。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张才喜希望在未知领域创造新知识,为产业提供更多支撑技术;同时,他也希望我国能培育出自己的高品质车厘子,让更多果农愿意种,更多老百姓能吃得起。
洱源成功培育出车厘子新品种,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洱源车厘子,引领果品新潮流。。
探寻车厘子发展的新契机张才喜,一位来自教育部的扶贫干部,他的到来,为洱源车厘子的种植与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他不仅关注车厘子的品质提升,更重视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的改进。2014年,他开始在洱源县及大理州政府任职,致力于推广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车厘子品种。
张才喜注意到,滇产车厘子可以在五一节前后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期。2015年,杨从珍在洱源县开设了淘宝店,销售本地特产,尽管最初遭遇挫折,但通过转型产品研发,他的车厘子生意逐渐走红。目前,富民赤鹫镇的车厘子种植面积有望扩大至5000亩,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车厘子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年轻人外出、技术更新等问题。张才喜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车厘子产业的绿色转型,同时培育出更多优质车厘子品种,让更多果农受益。经过多年的研究,洱源县印象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培育出“珍玫”车厘子,为车厘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