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三病并发症是指草鱼感染三种疾病
导读:草鱼传统的老三病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给养...
一是调控好水的浓度,所谓调控好水的浓度就是要控制好水的透明度,一般要求养殖水体的能见度保持在30-1000px左右,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
细菌性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主要病害。 细菌性并发症: 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 患此病的鱼,发病症状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三种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 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 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
四是做好细菌性疾病的药物防治工作,在养殖生产中如发生该并发病,一般采取先杀虫后灭菌的方法,杀虫72小时后进行灭菌,灭菌药物通常选用强力菌毒清200g/亩•米或二氧化氯250g/亩•米或T153150g/亩•米这三种杀菌剂中的任一种,进行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隔天再用一次,同时,结合药饵投喂进行防治,效果明显。
草鱼“三病”是指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以及赤皮病这三种病。这三种病是草鱼的主要暴发性疾病,各种规格的草鱼都可发病,所...
传统的草鱼 三病 是烂鳃病、肠炎病 、 二、病毒性出血病 赤皮病,因为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新高效鱼药 1.病因:草鱼在鱼种饲养阶段危害严重 在生产中的应用 ,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过去草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鱼 三病 的问题。由于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 和草鱼养殖的大规模发展,草鱼新的病害逐渐显现出来,成为阻碍草鱼养殖的瓶颈,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谓的草鱼 新 三 病 是指细菌性并发症(赤皮 、烂鳃 、肠炎并...
三是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养殖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做好杀虫工作,以免由于寄生虫的侵袭而由伤口引起细菌感染;
以上几种烂鳃病,外表病状基本没区别,体表发黑,尤其是头部,鳃部肿胀或失血,鳃丝腐烂。软骨外露。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准确鉴别。 寄生虫性烂鳃与细菌性烂鳃常并发,甚至还与草鱼的赤皮、肠炎等疾病一起发生。治疗时一般采用治霉菌,杀虫,杀菌,调水的顺序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控制投饵量,不要施肥或捕捞,防治鱼类产生应激,出现暴发性死亡。近年来。滥用药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鱼病越来越难治。对鱼病要认真加以鉴别,对症下药,既治好了鱼病,又节约了成本,同时也防止了鱼药对水体的污染,对水质的破坏。 (通联:湖北荆州市东门外粮食工业城荆州...
二是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在该并发病易发期对饲料投喂应有所控制,防治因过量进食而造成肠炎;
在草鱼养殖生产过程中,该并发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春末夏初和初秋二个时期,危害的主要对象是仔口草鱼和斤两草鱼种。在太仓本地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中,通常采用药物内外结合的方法对该并发症进行防控、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具体的方法如下:
疾病名称 | 病原菌 | 症状 | 防治方法 |
---|---|---|---|
细菌性烂鳃 | 柱状嗜纤维菌 | 鳃丝肿胀、充血、腐烂 | 使用抗生素、改善水质 |
细菌性肠炎 |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 肠道充血、溃疡、脓肿 | 使用抗生素、改善水质 |
赤皮病 | 荧光假单胞菌 | 皮肤发红、鳞片脱落 | 使用抗生素、改善水质 |
草鱼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做好水质管理,加强鱼病防治,确保草鱼养殖的效益。
案例分析:细菌性并发症的防控策略在江苏省太仓市,一位经验丰富的草鱼养殖户张先生,近期就遭遇了细菌性并发症的困扰。他的养殖场内,大量草鱼出现体色发黑、反应迟钝、腹部膨大等症状。经过诊断,确诊为细菌性并发症。
针对这一情况,张先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调控水质:通过换水、增氧等方式,确保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1000px左右,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 预防寄生虫:注重杀虫工作,防止寄生虫引起的伤口感染。 3. 药物防治:在杀虫72小时后,使用强力菌毒清、二氧化氯或T153等杀菌剂进行全池泼洒,同时配合药饵投喂,如恩诺沙星粉剂或金牌恩诺水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的草鱼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养殖场恢复了正常生产。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针对草鱼新三病的防控,关键在于及时发现、科学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注重水质调控、预防寄生虫和合理投喂饲料也是预防新三病的重要手段。希望广大草鱼养殖户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