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牡蛎新品种由中国海洋大学育出
长牡蛎,又称太平洋牡蛎,是我国乃至全球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海产贝类。自2006年起,中国海洋大学海大水产学院李琪教授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长牡蛎优良品种选育工作。
以山东乳山海区自然采苗养殖的长牡蛎为基础群体,科研团队运用群体选育技术,充分发挥长牡蛎繁殖周期短和可解剖受精的特性,建立了有效繁殖亲本数量控制、选育群体世代遗传参数与选择效应评估以及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经过8年不懈努力,连续6代群体选育,成功培育出生长性状优良的长牡蛎“海大1号”新品种。
近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2016年度通过审定的水产新品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振民教授团队培育的海湾扇贝海...
1.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赵笛;中国海洋大学培育出我国首个牡蛎新品种;青岛日报;2014年 .左伟;;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吴厚刚董事长一行访问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渔业经济;2010年02期 .海蛎子又名牡蛎、生蚝,有海洋牛奶之誉.
近日,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渔业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的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重大科技成果与突出贡献人物发布最终评选结果。海洋所5项成果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50项标志性成果,曾呈奎、刘瑞玉、张福绥3名科学家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纪念人物。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了2020年审定通过的14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高营养品质新品种长牡蛎“海蛎1号”榜上有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牡蛎基因组重测序和同质化驯养的基础上,系统评估了我国长牡蛎的群体结构和种质特征,获得了一批优异的育种基础群体。
2020年,杨建敏团队成功突破了长牡蛎肉质品质性状测定的难题,选育出了我国首个长牡蛎高糖原含量新品种鲁益1号。他所在的鲁东大学水产学院...
本成果建立了系统的以杂交育种制种和养成技术为核心的皱纹盘鲍杂交育种和养殖技术体系,培育出我国首个养殖贝类新品种,不仅解决了养殖皱纹盘...
中国海洋大学:心怀“国之大者”谱写蓝色华章。作为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30多年来,包振民先后育成了“蓬莱红”“蓬莱红2号”“海大金...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科普君欣喜地为大家播报了我们大山东又新增了李华军、包振民、孙金声三位院士。除了这么劲爆的好消息外,科普君还从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获得了好多新信息呢,搬好小板凳听科普君为大家一一道来吧! 除新增选的3位院士外,今年另有郝芳院士
海带、紫菜、龙须菜、扇贝、牡蛎、鱼类、对虾……如今,中国海洋大学已形成了一支以孕育水产新品种为己任的“梦之队”,奋力书写着谋海济国的新答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库研发中心副主任徐东:我们有国家首个海洋渔业生物全自动化超低温冷库,同时也是....作为我国科学家自主培育的第一个扇贝新品种,“蓬莱红”具有生长速度...
据李琪介绍,新品种牡蛎具有生长速度快、壳型规则等特点,目前,在山东、辽宁等地放大实验养殖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亩增产24.6%,新增产值1700多万元。
这一育种技术不仅在国内外水生生物育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是在欧美等国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国海洋大学处于该学科领域的前沿。系列新品种...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8号》,公布了26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由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团队培育的牡蛎新品种长牡蛎海大4号(品种登记号:GS....长牡蛎海大4号是以2011年从紫壳色与黑壳色长牡蛎杂交后代中获得的橙色突变体并以橙壳色和壳高为目标性状、经连续3代家系选育和5代群体选育获得的壳橙选育系为母...
刚才提到我国首个牡蛎新品种由中国海洋大学育出,填补了国内空白。,下面来说说牡蛎新种育成,引领海洋养殖新趋势。。
因为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长牡蛎“海大1号”等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将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海洋养殖科研力度,培育更多优质新品种,助力我国海洋养殖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