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慈溪市哈密瓜菌核病发生严重,需加强防治

哈密瓜作为慈溪市的新兴种植品种,因其甜美多汁而深受市场青睐。只是,近年来,慈溪市哈密瓜种植区频发菌核病,严重影响了哈密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深入探讨哈密瓜菌核病的防治策略。

慈溪市哈密瓜菌核病发生严重,需加强防治
一、哈密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

菌源:土壤中的菌核和菌丝是哈密瓜菌核病的主要来源。

气候:南方早春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菌核的萌发和子囊盘的形成。

种植密度: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株间通风不畅,增加病害传播的机会。

栽培管理:不当的栽培管理,如施肥不当、水分管理不合理等,也会诱发菌核病的发生。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可降低菌源积累。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保持土壤酸碱度适宜。

高温闷棚:在棚室中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耕翻地后高温闷棚,杀死土壤中的菌核。

喷洒药剂:在盛花期或发病初期,喷施50%农利灵或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托布津5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续3~5次。

三、防治效果评估

通过实施上述防治措施,慈溪市哈密瓜菌核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据统计,实施防治措施后,哈密瓜菌核病的发病率降低了60%,产量损失率降低了80%。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降低发病率60%
物理防治 降低发病率50%
化学防治 降低发病率40%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慈溪市近年来引进了一种名为哈密瓜的新甜瓜品种,因其口感佳、市场前景广阔,迅速在当地推广。只是,2006年4月21日,在慈溪市宗汉街道农业园区的大棚内,种植的哈密瓜出现了菌核病的病果。这一发现引起了当地农业部门的重视,随即对病害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

慈溪市哈密瓜菌核病发生严重,需加强防治
二、病害症状与病原分析

经过浙江大学实验室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确认了哈密瓜的菌核病主要由核盘菌引起。该病害在苗期表现为基部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絮状霉,呈软腐状,干燥后呈灰白色,病部缢缩,最终导致苗子枯死。成株期叶片和茎部也会染病,病斑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病髓部遭破坏而中空,常见茎表面形成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

哈密瓜菌核病的发生与低温高湿环境密切相关。早春保护地哈密瓜种植中,由于棚室昼夜温差大、保温通风时间短,相对湿度大,容易造成菌核的萌发和子囊盘的产生,进而产子囊孢子,借风雨和浇水传播蔓延。防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育无病苗

通过覆盖地膜等措施,防止育苗传播此病,利用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

2. 高温闷棚

加强棚室温度和湿度调控,以降湿、升温,减少菌核及子囊孢子传播蔓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