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珠三角地区海鲈鱼养殖病害频发
作者:畜产妙手•更新时间:5小时前•阅读1
海鲈鱼,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只是,因为养殖环境的复杂化和养殖密度的提高,海鲈鱼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七月份,珠三角地区海鲈鱼养殖病害频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套综合的防控预案。
海鲈鱼常见病及其防控措施概述
疾病名称 | 症状 | 防控措施 |
---|---|---|
细菌性败血症 | 鱼体浮头,体色变淡,食欲减退,严重者死亡 |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消毒,控制投喂量 |
寄生虫病 | 鱼体表面出现寄生虫,影响生长和发育 | 使用驱虫剂,定期检查,改善养殖环境 |
病毒性疾病 | 鱼体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死亡率高 | 加强养殖管理,避免病原传播,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 |
七月份海鲈鱼病害频发的原因分析
- 环境因素:高温多雨、藻类波动大、溶氧不足,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会造成藻相恢复慢,加剧缺氧,有机质多容易滋生寄生虫。
- 养殖对象:头批鱼大多在3到6两左右,此阶段鱼生长速度最快,吃料最多;但因为鱼吃食的增多,较容易出现肠胃炎等问题,且自身免疫力还不够强大,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入。
- 人为操作:水体维护意识不强,水质调控不够,传统养殖理念容易忽略对水体环境的修复。
防控预案及建议
- 关注池塘水质维护工作,平时多开氧机,特别是闷热天一定不能关增氧机,必要时在晚上要下些增氧剂,如粤海富力氧和301都是不错的选择;
- 勤改底,多排换底层水,多下改底药品,如增氧解毒底净,底部环境好,才不容易滋生寄生虫;
- 关注鲈鱼自身免疫能力,在选择饲料投喂要选择容易吸收,转化率好的料,粤海鲈鱼料在这方面就是行业领导者,鱼体消化吸收好,对水体污染小,系数自然高。平时投喂多内服一些调理肝胆肠胃的药品,如五黄精华液、601、多维等,这些对提高免疫力,减轻肝脏负荷,调理肝胆肠胃和预防诺卡氏有一定效果;
- 加强自身养殖意识,提高池塘管理水平。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是否出现异常,在常规杀虫消毒后要及时解毒培水,恶劣天气要适时加开氧机,平时多开氧机多改底,泛塘概率就低很多,如遇停电,家中常备富力氧、301,应急起来就不会那么仓促。
面对七月份珠三角地区海鲈鱼养殖病害频发的问题,养殖户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控,确保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夏日炎炎,海鲈鱼生长旺盛,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的关键时刻。
水质管理:高温季的关键挑战
高温多雨,藻类波动剧烈,溶氧不足,消毒剂过量使用,这些都可能导致池塘生态系统失衡。对此,我们的建议是:保持增氧设备的全天候运行,尤其在闷热天气,更不能停歇。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溶氧充足,必要时添加增氧剂。此外,及时改底,清理池塘底部沉积物,以减少寄生虫滋生的可能。
在此阶段,头批鱼生长迅速,摄食量大,但同时也容易因食物摄入过量导致肠胃炎。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鲈鱼的免疫能力。建议选用易消化、高转化率的饲料,并适量添加调理肝胆肠胃的药品,如五黄精华液、601、多维等,以提升鱼体免疫力,减轻肝脏负担。
技术支持:粤海鲈鱼料助力养殖
粤海鲈鱼料在提高鱼体消化吸收率、降低水体污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不仅能够满足鲈鱼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还能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水质的恶化速度。因此,选择合适的饲料对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未来展望:技术创新与养殖管理并重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海鲈鱼的养殖管理将更加精细化。通过技术创新,如水质在线监测、精准投喂等,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加强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养殖,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