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鲤鱼,一种生态农业模式
作者:畜养先锋•更新时间:9小时前•阅读3
稻浪翻滚,鲤鱼畅游,一幅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在崇州市黎坝村徐徐展开。这里的农户不再只是单纯种植水稻,而是巧妙地将稻田与鲤鱼养殖相结合,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模式。
稻田养鱼:生态农业的创新实践
步骤 | 内容 |
---|---|
田地准备 | 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田地整理和消毒。 |
田地改造 | 根据鲤鱼养殖需求,对稻田进行改造,如加深水层、设置鱼道等。 |
水稻种植 |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质水稻品种。 |
鱼苗放养 | 在水稻栽植后,放养适宜的鲤鱼苗种。 |
饲养管理 |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鱼苗喂养和稻田管理。 |
稻田养鲤鱼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鲤鱼养殖有机结合的立体种养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稻田养鱼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增收通过稻田养鱼,每亩稻田的产值可提高数十倍。
- 稳产稻田养鱼有助于稳定水稻产量,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减污稻田养鱼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 提质稻田养鱼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生产出绿色、健康的水稻。
- 休闲稻田养鱼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据统计,成都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项目已覆盖多个区县,养殖面积达12000亩,预计可增加水产品产量120万公斤,新增水产品产值1680万元。
- 成都市农委已牵头研究将稻田综合种养项目纳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扶持范围。
- 崇州、邛崃、大邑、新津等水稻种植重点区县将至少建设1个2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示范基地。
- 成都市力争两年内全市总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种养效益增收3亿元以上。
从稻田养鲤鱼,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稻田资源养殖鲤鱼。出发,我们现在转向稻田养鲤,生态农业新典范。
在成都市的崇州市黎坝村,农户们正忙碌着捕捞田中的鲤鱼。这些鲤鱼,正是今年年初放养的。与传统的稻田养殖模式不同,这里的农户们采用了稻田养鱼的新模式。在水稻生长期间,农户们将手指大小的鱼苗放入稻田,待水稻成熟后,就可以收获丰收的鱼和稻谷。
稻田养鱼并非简单的“鱼稻共育”,而是融合了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机械等多种技术。包括田地准备、田地改造、水稻种植、鱼苗放养和饲养管理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确、科学。
未来展望,稻田养鱼潜力无限
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生态农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将推动稻田综合种养项目纳入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扶持范围,力争两年内全市总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种养效益增收3亿元以上。
崇州市的稻田养鱼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彭州市举办的“稻田鱼”美食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农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种模式,正在成为成都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