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麦菜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危害油麦菜生长
作者:植韵农香•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3
一、油麦菜菌核病概述
油麦菜菌核病,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对油麦菜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了解其症状、发病规律、原因及防治措施,对于保护作物、保障丰收至关重要。
油麦菜菌核病主要侵害茎基部,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最终形成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状物。染病株叶片凋萎,最终导致伞株枯死。
油麦菜菌核病的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时,有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及子囊盘产生。
1. 农业防治
进行水旱轮作,或夏季把发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cm以上,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
药剂配方 | 使用方法 |
---|---|
25%菌核净悬浮剂5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 |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
45%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
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 |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
利用生物农药或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如使用12.5%烯唑醇2500倍液喷雾,每亩80公斤液量,对油麦菜菌核病防效显著,且能促进生长。
防治策略实施要点
1. 进行水旱轮作,减少病菌积累。
1. 使用25%菌核净悬浮剂500~1000倍液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混合喷施。
三、实际案例分析
在某蔬菜基地,连续三年出现油麦菜菌核病。通过实施水旱轮作,将发病田转为水稻田,两年后,菌核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从原来的30%降低至5%。
另一蔬菜种植户在油麦菜种植过程中,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如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等。通过结合使用不同药剂和实施水旱轮作,成功控制了菌核病的蔓延,产量得到了保障。
四、展望
针对油麦菜菌核病,应进一步研究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优化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2. 探索新型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