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蒜苔和大蒜贮藏期易受多种病害侵染

山东省金乡县近几年大蒜种植面积稳居50万亩左右,占据全县耕地面积的40%。全县拥有700个恒温库,总贮存能力达45万吨。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蒜苔和蒜头进入集中采收期,除部分本地消费和外运,大部分进入贮存阶段。只是,贮存期间蒜苔和大蒜的品质和产量易受多种病害侵染,严重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

蒜苔和大蒜贮藏期易受多种病害侵染

蒜苔和大蒜贮藏期主要病害

病害名称 症状 发生规律
灰霉病 薹梢最易染病,枯衰的组织生出白色薄霉层,继而向苞片发展,病部呈淡黄色水渍状,密生白色至灰色霉层。 引起该病的是一种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5~21℃,在相对湿度95%以上,尤其是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病菌孢子的萌发率高。
病毒病 在蒜苔上形成黄色斑点或顺苔梗纵向呈长形黄色条纹,又称花脸、黄斑等。以蒜苔中下部较多,靠近苔苞部较少。 主要由大蒜花叶病毒和大蒜潜隐病毒2种或多种病毒复合感染。
干腐病 蒜瓣基部呈黄褐色,逐渐干缩,病部可产生橙红色霉层。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28℃,发病适温为28~32℃。
二氧化碳伤害和低氧伤害 二氧化碳伤害使蒜梗上出现黄色小斑点,继而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凹陷,继之蒜梗变为水渍状软条,俗称水煮蒜苔,苔苞坏死。 一般贮藏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15%则会发生伤害。被害的蒜苔在未显症之前,其组织细胞的透性大大增加,引起生理失调。

防治措施

  • 严格入库前的质量要求:选择无病或少病产地的产品,是目前避免病毒病的有效措施,对预防其他侵染性病害也十分有效。
  • 药剂防治:在晴天适时采收,避免雨淋、暴晒和损伤。迅速预冷至0℃。生长期间注意对灰霉病、干腐病等的防治。采收前1~5天可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 控制贮藏条件:环境温度为-0.5℃~0.5℃,氧3%~5%,二氧化碳5%~8%。
  • 预防病害传播:药剂防霉冷库在使用前,每立方米用8~10g硫磺加2倍锯末,点燃熏24小时,或用1%~2%福尔马林喷洒。所用货架、包装袋等用0.5%漂白粉液洗刷,风干后使用。包装袋内可放入浸有50%仲丁胺液剂的吸水纸或棉球,用量按每公斤蒜苔0.1m1计算。


由蒜苔和大蒜贮藏期易受多种病害侵染,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引发的思考,自然延伸到蒜苔大蒜防病储藏技术革新的方向。

在金乡县,大蒜和蒜苔的种植面积广阔,当地农民对这两种农产品的储藏技术有着深厚的经验。只是,传统的储藏方法在病害防控上存在诸多难题。以下,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蒜苔和大蒜的防病储藏技术革新。

蒜苔在储藏期间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扰,其中以灰霉病最为常见。灰霉病的症状表现为薹梢枯萎,组织表面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蒜苔腐烂。灰霉病的发生规律表明,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5~21℃,在相对湿度95%以上的条件下,病菌孢子萌发率极高。

蒜苔和大蒜贮藏期易受多种病害侵染

蒜苔病毒病防控策略

蒜苔病毒病主要由大蒜花叶病毒和大蒜潜隐病毒复合感染。病毒在植株体内增殖,不仅限于地上部的叶片、假茎及蒜苔,还能向地下部鳞茎转移、蔓延。针对病毒病的防控, 应选择无病或少病产地的产品,同时在生长期间加强防治,如喷施腐霉利、多菌灵等药剂。

蒜头干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28℃,发病适温为28~32℃。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无病或少病蒜头,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蒜头受伤,同时在储藏期间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蒜苔和大蒜的储藏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防治至关重要。一般蒜苔适宜的储藏温度为0℃,而蒜头则在8℃左右较为适宜。同时,储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也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天鸿果蔬基地位于金乡县,近年来,基地在蒜苔和大蒜的储藏技术上进行了革新。通过引进先进的储藏设备,优化储藏环境,并采用科学的病害防控措施,基地的蒜苔和大蒜储藏损耗率显著降低。以2022年为例,蒜苔的损耗率从原来的15%降至5%,蒜头的损耗率从10%降至3%,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效益。

因为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蒜苔和大蒜的储藏技术将不断革新。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为农民提供更多实用、高效的储藏技术,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06373.html